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育儿心得】真正学会赏识孩子

(2011-09-04 23:19:55)
标签:

赞扬

批评

抗挫

赏识教育

分类: 育儿心得

                                  真正学会赏识孩子

            http://s14/bmiddle/67d02b58xac1fd4ccb79d&690

       腾腾还很小的时候,我有幸读了周弘老师的赏识孩子,还读过一些其它的育儿书籍。从身边一些父母的点点滴滴行为和言谈中我慢慢发现,赏识教育和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等等成了当代家长们新的育儿理念。

     我认为,作为家长,赏识孩子必须是有原则的赞赏,而不是无原则的表扬,父母赏识孩子必须要针对孩子的具体行为进行,而不是笼统地给孩子说:“你真棒”、“你好棒”。

     前两天在一个群里,听见一个小学三升四的孩子因为暑假作业没有完成受到父母的批评而离家出走,后来又看至孙云晓老师的育儿讲座里谈及一个孩子为了证明他往老师身上甩了一滴墨水而不是四滴却选择了自杀。这两件事情,是孩子成长中犯的小错误,孩子完不成作业,是正常的事,孩子调皮,也是正常的事。可是,孩子因为犯了错误而受到批评,就选择离开温暖的家,离开亲爱的父母,甚至离开美好的人世间。常言说得好,好死不如懒活着。人总有一死,不能轻如鸿毛,应重于泰山。我是七0后,小时候犯了错误,妈妈骂一顿,甚至用笤帚棒打一顿,一阵大哭之后又乐呵呵地该干啥继续干啥。生命诚可贵,为什么会因为一点小事而放弃美丽的生命呢。

    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独生子女的逐渐增多,以及对赏识教育理论的皮毛理解等各种因素,让一些孩子成了温室中的花朵,吃饭有人喂,睡觉有人哄,上学有人提书包,放学有车接,鞋带掉了也不会系一下,两三代人的宝贝,含在嘴里怕化了,放在手里怕掉了,自己舍不得骂,要是在学校调皮捣蛋让老师批评了,还有组织亲友团去质问老师的,或直接向教育局投诉的,老师小心翼翼地教育孩子,严师已成为代名词,孩子听到的赞扬多了,受到的批评少了,这样,就给一些孩子创造了个无风无雨的港湾,弱不禁风地生存着。天总会刮风,天也总有下雨,路上会有泥泞,路上也会有坑坑洼洼,父母的伞总会有撑不到的地方,倘若真是遇上狂风暴雨,孩子却无依无靠的时候,该选择生命的终结吗?

    孩子是在不断犯错误的过程中慢慢成长的。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如何真正学会赏识孩子,真正懂得赏识教育,我想通过自己的学习来谈谈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第一,赏识孩子,就是看到孩子的优点。有的父母说,我怎么就看不到孩子的优点呢?“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我们作为父母,首先要看到孩子的优点,肯定孩子的长处,通过孩子体验生活中的细节,让孩子体验成功带来的快乐,给孩子建立自信心,真正做到赏识孩子。

     第二,赏识孩子,要有原则,不能随心情而异。有的父母,高兴的时候,孩子说什么做什么,都会说孩子你真棒,不高兴的时候,孩子说什么做什么,都会批评指责孩子。这样做,会让孩子在区分对与错,是与非上产生混乱,破坏孩子的秩序感和原则性。赏识孩子,就是要针对孩子的行为,给孩子做出对与错,是与非的区别,并告诉孩子,人都会做错事,即使做错了父母都是爱孩子的,只要孩子把做错的改正就行了。

    第三,赏识孩子,要让孩子承担责任。无论男孩还是女孩,责任心对孩子走上社会特别重要,我们要从小教育孩子,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如果做了错事,引起了不好的后果,要让孩子学会自己承担,不能推卸责任。比如,孩子作业完不成,就要接受老师的批评。家长此时应当引导孩子,下次不能再犯同样的错误,学生阶段,学习是首要任务,连最基本的任务都没完成,接爱批评或惩罚是应该的。又如,孩子上学时丢三落四,今天忘记带课本了,明天忘记带笔了,家长不要跟在孩子的后面,为孩子准备上学用具,只有通过孩子的体验,发现忘记带课本会被老师批评,忘记带笔跟同学借笔很麻烦,为了减少这些麻烦,孩子会学着自己整理书包,准备上学用具。人是在不断犯错的过程中长大的,只有自己体验了,才会感受其中的滋味。

    赏识孩子的同时,一定要让孩子有抗挫折的能力。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只是陪伴孩子走一段的人,一定要在孩子成长的时候,让孩子体验人生的每一步,孩子会在体验中享受快乐,也会在体验中增加抗挫能力,如果父母一味地包办代替,就会挫伤孩子成长的积极性,降低孩子抗挫的免疫力,孩子在成长中遇到困难或问题,不是积极地去应对,而是选择逃避或消失。为了让我们的孩子在困难面前阳光灿烂,我们在赏识孩子的同时,一定要有原则,一定要让孩子承担责任,一定不要让我们的情绪左右了孩子的前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