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老北京的故事(三九二)官帽胡同

(2022-04-03 19:39:52)
标签:

转载

老北京的故事(三九二)官帽胡同

 [转载]老北京的故事(三九二)官帽胡同

官帽胡同在现在的东城区北京站前大街西侧,在这段儿街道的两侧,有三条已消逝的胡同的名字传说都是由明代奸臣严嵩的轶事而来的。这三条胡同即南衣袍胡同、官帽胡同、银碗胡同。

官帽胡同和帽子不沾边,因为一位明朝奸臣而得名,它基本呈东西走向,却不是那么规整。最初从东口走进去是一条狭窄、笔直的东西走向的巷子;大约长20多米,在尽头向左拐个直角,便是一段只有10多米的巷子,只有1米左右宽;接着,胡同又向西拐个直角,这时才会进入胡同的主路段,大约300米左右。这就是基本变形丧失原来面貌的官帽胡同,大致像一个直角S形。不过,很少有人知道这条胡同的来历了。

这个胡同的名字,跟明朝的一个大奸臣有关。他就是祸国殃民、恶贯满盈、臭名昭著的严嵩。官帽就是指他的那顶宰相帽儿。当然,这条胡同是羞辱他的。人们走在胡同里,就如同踩在他的官帽上。如今这条胡同基本消失了,剩下的只是一条普通的巷子,却被一条新式马路拆断了,被一条条胡同儿和现代大厦湮没了。几乎找不到它最初的面貌了。

在大明朝晚年,太监当道,奸臣遮天。严嵩父子就是奸臣里头的拔尖分子,不过严嵩并不是不学无术那种人,他是个能干的家伙,还颇有才华,尤其是书法作品到今天价位也不低。比如北京大名鼎鼎的六必居得匾额,就是严嵩题的。他小时候家境贫苦,吃不饱穿不暖,一心想着出人头地。于是,他便咬紧牙关,发愤图强,刻苦学习。他最终考中二甲进士,进了翰林院。

没想到,老家亲人去世,严嵩不得不解职回家,奔丧守孝。他却以进为退,守孝后留在家乡,在钤山脚下盖了座书房,静居写作,八年后完成了《钤山堂集》,还为家乡撰写了《正德袁州府志》。他赢得了很高的名声,很快就被朝廷召进了政府机关,又没几年,就升上了国子监祭酒,相当于国家最高学府的校长。严嵩聪明有心计,在官场上如鱼得水,青云直上。若干年后,他已是堂堂丞相,党羽满天下。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可是,他是个有才无德的家伙,一心钻营擅权牟利。

严嵩还巴望着皇帝呢,企图谋权篡位。不料把风不严,被人弹劾,嘉靖皇帝龙颜大怒。但是之前嘉靖皇帝曾金口玉言许诺不论他犯什么罪,都不会处以死刑。于是,严嵩被即刻罢官,抄没家产。搜出黄金三万二千余两,白银二百余万两,珍宝古玩数千件。据说,抄收上来的家产不及总数的十分之三。

严嵩只好乖乖地伏法,被下令沿街乞讨,由两名官差押着,仍然披着那身丞相服,戴着相冠,托着一只银碗。面对这样的大奸臣,百姓们早就恨之入骨,怎肯给他饭吃。他每走到一条街,一条胡同,都会遭到人们的唾骂。严嵩终于尝到自己的苦果了,一连几天,他没讨到一粒米,很快就饿得眼冒金星。当走到一条胡同里,终于饿得一头栽在地上。

头上的丞相冠也滚落在了地上,人们纷纷赶上来,使劲地踩着那顶官帽,把这条胡同改名为冠帽胡同。到了乾隆时期,又被改成了官帽胡同,流传下来。

当严嵩被官差踢着继续前行讨饭,他踉踉跄跄地走到另一条胡同。他实在走不动了,手中的那只空银碗也举不起来了,当啷地就掉地上。人们此后便庆幸地把胡同改名为银碗胡同

当严嵩走到第三条胡同时,那件丞相衣袍还松塔塔地披在他身上。不料被一阵风一吹,衣袍被吹在地上。严嵩捡起来想披上去,却怎么也披不上去。于是,他干脆把那件衣袍扔在地上,不得不穿着内衣在胡同里挪步。之后,人们便把这条胡同改名为衣袍胡同总之,这三条胡同都见证了大奸臣严嵩的下场。没多久他也就在贫病交加中饿死了,无人为他收尸。

当然,这条胡同里还曾住过不少名人。比如已故的著名电影演员颜彼德,就是在官帽胡同里成长起来的,他曾在北京二中上中学

原南衣袍胡同的旧址就是现在东长安街上的交通部办公大楼,南边约几十米远即是呈东西走向的官帽胡同,与官帽胡同西口相交成丁字形的一条不长的南北走向胡同即原银碗胡同。原南衣袍胡同3号院内的两棵枣树,依然健在,见证着曾经的岁月。

至今,这三条胡同基本已经消失了。它们都完全融入东单到北京站这段马路与两侧的现代高楼之间。仅仅留下了一些历史的故事。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