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渔家傲》与《蝶恋花》

(2022-03-17 21:29:43)
标签:

转载

原文地址:《渔家傲》与《蝶恋花》作者:

胡跃荣《诗词漫谈》

第十八章  词调是由句型句式决定的

第二节  词调溯源

宋词因为有了句型句式的灵活变化,于是许多不同词牌名的格式结构仅仅只是其中的某个句型句式不同而已,恰恰又是宋词的句型句式决定了宋词的调,于是,这些相似的词牌格式却有着可能完全不同的调,即格式的相似性和格调的不同性是需要作者严格区分的,否则便容易串调,就好比现代人唱歌,将这首歌唱到那首歌去了,一般都被认为是很搞笑的,这种现象在宋代肯定也经常发生。而当代还有种有意的串调,被说成是“联唱”,与其说是艺术,还不如说是表现其对大量的歌曲的熟练程度和表现其善于转调的技巧,毕竟是娱乐多于艺术。而且,联唱也不是当代人发明的,只是当代人明白了“联唱”的本质仅仅是舞台表演艺术而已,其实不属于正宗的音乐艺术的范畴,特别对纯艺术或倡导完美艺术的人们来说,是非常抵触这类串调式联唱的,虽则是娱乐,却对音乐艺术有极强的破坏性。在宋代,人们也早已用这种“联唱”形式来构建词牌词式了,这类词牌词式被称为“犯调”,这个问题放到下一节再说。

那么,怎样才能防止或者控制“串调”或“犯调”呢?简单地说,自然是要对词牌词式要有深刻的理解,即便是有意“串调”或者说要刻意制造“联唱”的词牌词式,也得具备可以自然“转调”的能力。说上去简单,做起来就不一定容易了,可能一不小心就发现了许许多多五音不全者,甚至当这些五音不全者还故弄玄虚地像谈“倚声填词”一样大侃诗词理论而制造神秘文化时,又可使宋词文化变得面目全非。所以还得“不简单地说”:要防止或者控制“串调”或“犯调”,最有效的方式是深刻理解句型句式在宋词中的作用,因为宋词的调是由句型句式决定的!另一种简单的方式则可通过词式构造的本原诗式中去找出创建词式的原理或方法,其创建的方法不同便形成了不同调的不同的宋词格式。

下面还是同第十七章第三节一样,并且还是用同一个仄韵七言诗格式构建宋词词式为例: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只需将其前后四句分成上下两阕,并在上下阕的第三句和第四句之间插入一个三字短句就有了

 

《渔家傲》词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或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或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韵律说明:

格律中每句句末为仄声的都踩仄声韵,全诗全韵,不可换韵。

 

词例:《渔家傲》(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词例:《渔家傲》(曹 组)

水上落红时片片,江头雪絮飞缭乱。渺渺碧波天漾远,平沙暖,花风一阵萍香满。

晚来醉着无人唤,残阳已在青山半。睡觉只疑花改岸,抬头看,元来弱缆风吹断。

 

词例:《渔家傲》(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彷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显然,《渔家傲》原本是上下阕成复制式的七言仄韵诗,只是加入了“和声写实”的句式结构而创造了格律诗之外的词调而已,于是,创作《渔家傲》时还可以先直接创作七言仄韵诗,然后楔入写实的和声就是了。其中的声调控制却是要看水平的:

首先,《渔家傲》词式的基本规则是:三字短句原本作为前句的“和声”是在声律上强化前句的尾声以增添意态,而在文法上是连贯地引出后句,于是又可作后句的前和声,即也可用“平平仄”。这个插入短句关键要处理好的问题是:这前后两句原本就是关联的,插入三字短句是要特别为制造声调而为的,不仅是在诗意上先得为前后句搭桥,而且在声律和腔调上也要为前后句的语调添味,有句型就得弄明白句型特点而使之有所作为,不是照格式填字就行了。

进而,《渔家傲》词式的上下阕实际上各是两组句子的结构,其主旋律是“平平仄”,而声律是词调的基础,真要强化声律和词调的话,其中作为和声写实的三字短句取“平平仄”更合适,这才算是“正格”。

即便是句型句式不变时,也可由文字表意的系统不同而让同一个词式可以表现不同的情调,这里三首词作的情调全然不同,范仲淹的是“悲怆调”,因为激越才有大气;曹组的是“闲适调”,因为纯净产生美感;李清照的是“豪迈调”,因为脱俗而来飘逸,都离不开组词表意的系统化艺术。关于细节还有:范仲淹的大气宜用高调,其三字和声用“平仄仄”就很自然了;李清照词中的句读应作“九万里风——鹏正举”,而读成“九万里——风鹏正举”就乱调了。乱调是要避免的。诗词中的七字句的“43”与“34”句读完全是两个不同的调,七言律绝中是不容许出现“34”句读的,出现了就是破格。

《渔家傲》作品足以说明:声律效果越好的词式,越容易产生好作品,名作名句越是多。

当格式中的句型句式不同时,自然就构成调不同的不同宋词格律。我们还是用这个同样的仄韵七言诗构建宋词词式为例: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只需将其前后四句分成上下两阕,并将上下阕的第二句句首添两个仄声字,使普通的七言诗句变成九字延展句型,并核定句读为“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于是就有了

 

《蝶恋花》词式

又名《鹊踏枝》、《凤栖梧》、《黄金缕》、《卷珠帘》、《明月生南浦》、《细雨吹池沼》、《一箩金》、《鱼水同欢》)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韵律说明:

格律中句末为仄声的都处踩仄声韵,全诗全韵,不可换韵。

 

词例:《蝶恋花》(苏 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渌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词例:《蝶恋花》(柳 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词例:《蝶恋花》(晏 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落暮清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帘户。

昨夜西方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词例:《蝶恋花》(冯延已)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蝶恋花》词式的声律核心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即《蝶恋花》的主调就是在上下阕第二句这个迭声的九字延展句型处,用顿号或逗号表明句读,其中必要换气和升调。原理在于要用促调强化主旋律“平平仄”,全诗全韵也是为促声计。因为该曲调十分清晰明快,创作时不宜再使用变化句读的技法。

大多数词牌词式都是有个性特征的,这里四首词作中除了苏轼的作品是“闲适调”之外,其他的都是“相思调”。

《蝶恋花》作品足以说明:声律效果越好的词式,越容易产生好作品,名作名句越是多。

 

《渔家傲》(胡跃荣)

情境由心生妩媚,栽花两袖盈香味。诗赋常吟生活美,须知会,青春莫付东流水。

养性修身消戾气,求真务实凭谁忌。放任江帆行万里,抬眸睇,云横雁渡争迢递。

《蝶恋花》(胡跃荣)

情境由心生妩媚,种树栽花,两袖清香味。诗赋常吟生活美,青春莫付东流水。

养性修身消戾气,务实求真,坦荡凭谁忌。放任江帆行万里,云横雁渡争迢递。

 

看官可看明白了:《渔家傲》与《蝶恋花》实际上都是由同一体七言仄韵诗用最简单的方法改造而来的,无非是玩情调而已。其实,宋词中许多名词牌词调都是由诗式直接改造而来,都可以作为诗词相通以及宋词是对唐诗的创新和发展的见证。尤其是明白了句型句式是宋词声律的本质特征之后,许多复杂的问题就变得十分简单清晰了:不同的技法构成不同的句型句式于是生成了不同的声律语调而表现为不同的词式,而且,全过程可能仅仅只是文字处理的一个小动作而已,与“倚声填词”风马牛不相及,其实还无关“可平可仄”!

由此可知,弄明白诗词相通的原理有多么重要!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