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O2O进化论 1.0.1.120508_Alpha

(2012-05-12 18:06:59)
标签:

中国

移动互联网

实体经济

线下交易

奥特莱斯

分类: 互联网
      信息化浪潮绵延至今,从语言的使用、文字的创造、印刷术的发明到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应用,直至今日计算机应用的普及、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结合,每次都对当时代的社会组织形式、经济增长方式以及普通人的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O2O的本质,是信息化浪潮对实体经济的深入。这种深入,体现在实体经济的信息获取能力、信息传递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信息再生能力和信息利用能力得到本质的提升。这也是第一次,实体经济信息化的需求与虚拟经济实体化的需求如此的契合呼应。
      移动互联网。在做为一种智能化生产工具,已经与前几次与过去信息化革命中诞生的生产工具的本质区别是,它不再是一件一件孤立分散的工具,而是一个具有庞大规模的、自上而下的、自组织的信息网络体系。这种网络性生产工具将改变人们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交往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将使人类社会发生极其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在本次信息化浪潮发展初期曾被精确预见过,1963年,日本学者Tadao Umesao就曾提到过这种景象。这种景象也在人类的各种影视作品中被无限放大。今天,一个更加有序的组织形式,正在酝酿。并将以某几个明星企业领衔、行业整体爆发的形式,迅猛在未来十年彻底改变每个人的生活。
每次技术革命,都遵循着“核心理论建设”、“基础技术体系构建“、”理论与技术应用工具化“、”新型经济组织形式诞生并影响社会组织形式“这样的四步规律演进。移动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移动互联网工具的普及、移动互联网产业链的形成,已经在产业链的顶端——美国,催生了苹果这样的企业,但是这只是开始,并不是全部。即使在国内,诸多互联网公司纷纷涉足智能手机制造,传统终端厂商的全面互联网化,已经为O2O铺平了“工具化”的基础。急待大量应用出现,激活整个产业链。
而这激活的关键,就在于,如何把线下实体经济通过数字标准化,变成一种计算机语言。这是如此简单的一句话,却如此的困难。
  我试图尝试着进行一种类似wiki的博客撰写方式来写本篇连载博客。规划了两期的内容:
第一期:<走出三公里>。  讨论离线购物行为。
第二期:<马甲>。讨论移动社交行为。
第三期:拟定:<新思维>讨论移动状态下的信息组织形式以及其对传播业的影响。
我会把这种修改通过升级版本号的形式体现出来,与朋友们分享。


                                                      第一期:走出三公里(上)

      中国的互联网企业,一直是叫好不叫座。社会影响力巨大,但GDP贡献小。在光鲜亮丽的精英光环背后,是闭口不谈的盈利预期。这一困局,困扰了中国大量互联网公司。导致整个互联网经济,只能按照资本运行的规律,秋枯春荣,岁岁循环。
随着移动互联网浪潮的不断深入,实体经济和互联网经济,已经到了不得不融合的地步。各大互联网公司依据自身优势纷纷举起了 O2O大旗,但是却各有各的思路。在桌面互联网时代,盈利模式相对清晰的在线购物,一直对向线下延伸保持着强烈的欲望。但是,线上购物,缺乏正常用户的消费体验,消费者没有与产品互动的过程,极大的依赖消费者固有的消费经验。如果消费者不能通过在线方式理解产品属性,那就意味着消费者要依靠唯一的几张图片来和产品进行互动,不能触摸、不能试用、甚至不能提出一些个性化的咨询问题。这是极大的违背用户购买习惯的。根据最新的数据显示,美国2011年线上消费只占8%,线下消费的比例依旧高达92%;而中国的这一比例,分别为3%和97% 
对于中国的互联网经济来说,如何从3%的份额中进入这97%的市场,几乎成为了一场生死攸关的战役。胜利者将拥有世界,失败者连内裤都不会剩下。
     线上交易已经血流成河,在新近者拼命寻找垂直市场以安身立命的同时,线下交易,也许成为了一条不得不考虑的路线。
     对于那些“把产品放进箱子里邮寄给消费者”的在线购物公司来说,线下交易,一直是个不能说的秘密。鼓励消费者线下交易,是找死。限制消费者线下交易,是等死。几百亿的风投热钱,滚动在中国这3%的线上购物市场,但是却对剩下的97%线下购物市场份额虽蠢蠢欲动,却裹足不前。尝试的方式和途径,一直围绕在如何做好物流这一个概念上。却极大的忽视了,消费者的自己,就是最完美的自组织物流体系。
    在这样的思路下,有几家可以谈起的企业:
      大众点评,不用多做介绍。它似乎已经得到了市场的肯定,甚至在其融资后已经成为了一块不能动摇的标杆。
     “今夜酒店特价" 用渠道和商品的组合来区隔消费者。“方便渠道+热门商品”针对正常市场,“限制性渠道+限制性商品”针对特价市场。在”适合的时间,将适合的商品,以适合的价格,通过适合的渠道,适合的方式,卖给适合的顾客,使得总收益最大化”在酒店业里做了一个奥特莱斯折扣商店。在销售过程中,“今夜酒店特价”和奥特莱斯走完全一样的路线:一方面通过超低折扣价格吸引注重性价比的顾客,销售过剩库存;另一方面,通过APP预订、每晚6点起、大部分酒店只能预定一晚来增加限制,降低自身对于“不差钱”顾客的吸引力,保护酒店的正常销售不受影响。
      而把“服务送到移动的消费者身边”这样的思路,似乎还没有可复制的典型模式,传统上人们会认为,现在电商干的就是这样的事情。可是曾经在微博疯传的“ 喝星巴克,在手机上下单,走着走着就有人踩着滑轮鞋把咖啡送来了”这样的传说,似乎极大的反映了消费者对这种模式里的即时性充满了渴望或者好奇心。而真正付诸实施的,似乎只有“快书包”一家颇有口碑。不管如何,这两家公司都做了伟大的尝试。这种尝试将为后来者提供借鉴意义。
   第一期:走出三公里「未完待续•••••••」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们会讨论到沃尔玛的五公里死亡圈和人类活动范围对移动购物的影响。请有类似经验分享的朋友给我邮件:dongtao.beijing.2011@gmail.co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