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互联网产品的长宽高

(2011-08-09 08:36:25)
标签:

杂谈

在爱范儿上看到一个图:德国一位研究数字策略的专家 Vincenzo Cosenza 制作了一幅关于社交网络生命周期的信息图。图中分析了各主要社交网络所处的阶段,包括 Google+TwitterFoursquareLinkedInFacebook、人人网和 QQ 空间等。

http://s11/middle/67cc5ad0haa07cc715e9a&690

看到这个图之后,我们给他加上两条坐标轴,分享一下我对互联网产品的市场推广观点

  1. 市场推广可以压缩横轴,也就是你的时间周期。使得你的产品由innovator更快的进入early adopters,也可以使你的late majority迅速进入laggards,这就是俗称“被推死”。但是很多初创公司还是很喜欢使用市场推广,他们希望能够通过市场行为扭曲正常的用户增长曲线,造成一个“很优美的上升曲线”,以此来满足资本市场的需要。
  2. 产品研发可以延长或者缩短你的纵轴:流行程度。一旦你发布了一个好的版本,他就有了增加用户容量的可能。一旦你发布了一个烂的版本,这种可能就缩短了你的纵轴。这也是小版本快速迭代的好处,不管好坏,都不会一下子把自己弄死。
  3. 其实,这个图片还存在第三维度,那就是产品的厚度(你想象着从侧面观看这个图片)。也就是所谓的用户容量。这是隐藏的,却最重要的指标。这也是我最想分享的部分。他的厚度来源于产品的设计是否为用户提供了足够的沉淀到产品深处的动因,也依赖于产品的运营是否能够理顺用户和产品之间的关系。也有赖于恰当气氛的市场行为。 从这个思路来讲,第三维度不是越厚越好,这对运营和用户教育都是个挑战。浅薄有浅薄的好处。随着用户的需求不断变厚是最好的,比如QQ。但是太浅的产品,自然也是不好的,强大的市场推广机器一启动,用户很快就把产品装满了、用户烦了、腻了、觉得没什么玩的了。比如之前单纯的签到行为。

最理想的状态就是,一个小产品逐渐变成大平台的故事。呵呵,这就留着下次再说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