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甲留念(4)回忆儿时的生活剪影
(2024-06-18 09:50:12)
标签:
花甲留念 |
花甲留念(4)回忆儿时的生活剪影
一,上学路上,妈妈经常背我走
我6岁多点,开始上小学。那时的我,身体特虚弱,哮喘缠身。稍走一段路,就特喘、特累,走路困难。
我读的小学是东垣庙小学,在龙井的沟头,离我家很远。我住在东兴寺,就是现在从汇东路往水涯居大桥方向、过东兴寺立交桥挨着河边拐弯处。
到小学去,要过桥或乘船过河,走一段很长的公路,或从市委旁边爬山坡,走小路,才能到小学。七十年代,无公交车。每天走两次,早上去,下午回,全靠硬走,单边走的时间一般要1小时左右。
经常走着,气喘不断;爬山坡后,喘得更凶,特别是在小学一二级时。经常在这个时候,妈妈就主动背我走。背着我走的路段,要占1/3或1/2。我不喘了,才放我下来,自己走。
平时如此,如果在早晨有大雾时、起风时、下大雨时,为了赶时间,几乎是背着我走。并且下大雨时,妈妈肩背上的我,必须左手在妈妈肩上,右手拿稳雨伞,挡着雨水,不被淋湿。
还好10岁后,我的哮喘就慢慢消失了。
写于2024.4.12.21:33.
二,小学假期:
1,经常发呆。
小学的寒暑假,无大人照看我。我只好跟随老爸,到他上班单位长山盐矿去。
住职工宿室里,两人睡一个单人床。早晨上班前,我必须与他吃完早饭,他上班后,我几乎一个在宿室耍,不能乱走。没有书看,没有玩具,更没有玩伴。假期前几天把假期作业做完后,白天生活简单无聊。一个人经常呆呆地坐在床边,或倒在床上。暑假时,可以听到雷雨声、蛙声、蝉声;寒假时可以听到雨滴声、风雪声。白天偶尔可以看见大人下中国象棋,偶尔到爸的工作地方看看。晚上生活丰富些。大部份时间,随爸去喝茶,坐在他旁边,听大人谈时事,天南地北吹龙门阵。有时还能看八个样板戏的电影,有时随他去走走,到处窜门。偶尔去职工俱乐部看大人下中国象棋;偶尔晚上可以看盐矿不同部门的职工篮球比赛。
2,中国象棋。
小学时假期中最大收获,就是能下中国象棋。大概在十岁左右,记得有一个暑假里。我有时间就去看大人下中国象棋,大人下棋完后,我先是拿着棋子无目的地玩耍,后慢慢地学大人下棋,照着大人下棋走,慢慢懂得怎样下棋。这样多了,有一次一个大人看见这样,就给下一盘,还可以。以后,有些大人无事无聊时,看见我在棋旁,就叫我下棋。久了,有些大人还下不赢我。于是我棋艺非涨,经常晚上说梦话 ,都是说下棋的事。于是假期结束后,爸就不准我下棋了,棋艺大退化,寒假去时,没有几个大人愿意给我下棋了。
3,晚上游行
有时爸单位领导接上级通知,说今晚八点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有重大消息发布。于是跟爸去职工俱乐部听广播,如果听到毛主席的重大讲话,单位领导就马上组织职工去长山街上游行,我也跟着去。跟着大人挥拳喊口号。
4,告别早餐
七十年代的长山冬天比自贡更冷,经常下小雪。记得11岁时,在寒假结束的头天早晨,爸奖励我,去长山街头吃早餐,即豆浆、油条。
我现在还清楚记得:天还黑乎乎的,天空飘着零星雪花,呼出的气体呈白色雾状,手都僵冷的。没带雨伞。地上湿滑滑的,没有路灯,高一脚低一脚地走,偶尔不小心踩着石板上小积水,鞋和裤底上就沾上众多的泥巴点。
走到一家狭窄的店子里,煤油灯照着,有四个木桌,随便选里面的桌子坐下。无一个顾客,迅速上菜。我吃了三根油条,喝了一碗豆浆,爸还比我吃得少,说我长身体。吃完了,心里面感觉热乎乎。回去的路上,感觉没那么冷了。
吃完后,马上回走,我回宿室,他去上班。其实来回路上,爸极少说话,都是催着快走。因为下着小雪,怕下大;主要还是早点去,无顾客,不等菜,回来爸还要准时上班。
写于2024.4.14.16:06.
三,釜溪河边剪影
1,土玩法
七十年代的小学,没有什么课外作业,放学后自由时间特多,况且当时每家子女多,大人无时间照看子女。
小时候男孩的的土玩法:滚铁环,坐板板车,扇香烟纸,弹玻璃球,藏猫,斗鸡,挖防空洞,打乒乓球等。玩得开心,耍得自在,真是童心大发。但想都别想有儿童玩具。
2,割草喂兔
儿童时期,对家里最大贡献,就是喂兔。用铁丝做成一个铁笼,把小兔放进行,下面留10公分左右的小空间,再放一个铁盘子,用来接屡接尿。养兔的笼子放在一楼到二楼之间的过道边。养兔的好处就是只吃草,不吃粮食,也没有粮食喂兔,因为当时每家人都是凭粮票买吃的,无法够家人吃饱。当然,有新鲜蔬菜剩下的老菜杆杆和叶叶,就给兔吃。有时没有,我就拿着镰刀,提着小篮子,去河边割兔草。等三四个月后,兔长大了,大人们杀不来兔,就吃烫皮兔。弄成凉拌兔、生闷兔。全家 5 人,一顿就吃完。
3,撒网摸鱼
我有空经常在河边闲逛,发现一个撒网摸鱼的事。在一个夏季里,经常看见一个中年男人,手提鱼网,在河边不停走,观察水面情况,就撒网下去。当网落入水中时,有时他直接收网,有时就用布裹着屁股,下水进入网中,把鱼摸着上岸来。鱼多为一斤以上的草鱼。
看了多少次,与这人混熟了。我就问他:“叔叔,你怎么知道水下有鱼?”他说“:看气泡。气泡大,连续冒出,离水边近。我就撒网。”我再问“:你怎么知道网里面有鱼?”他说“:网撒下去,里面动静大,有大鱼在跳,掀起大水花。无动静,掀不起水花,就无鱼。有大鱼,我要下水摸鱼。”
4,楼下纳凉
七十年代,家里无风扇,无电视,连收音机也没有。所以到了酷暑的夜晚,大多数邻居到楼下的坝坝乘凉。
我从二楼家里,搬来木凳,拿过蒲扇,来到楼下坝坝。有时蚊子特多,偶尔点盘蚊香。
有时与几个小伙伴,去听大人讲故事。大人有时故意吓唬我们,专门讲鬼的故事。由于楼道没有灯,漆黑一片,楼梯看不清楚,只能摸着墙壁上楼,太吓人了,我几乎不敢个人上楼回家。只好等着有人上楼时,跟着别人后面走,回到家里。
5,河里游泳
我的小学和初中都在釜溪河边度过的。
热天到釜溪河里游泳,就成两岸人们最喜爱的事。那时的傍晚,釜溪河两岸人山人海的游泳者。有的在学,有的在河水里游泳,有的在高大石头上纵身一跃,跳入水中。
我在自贡二中上初中时,下午有两节体育时,在教师指导下,学会了蛙泳,可以游出二三米远。下课后,又在游泳池时继续游,就掌握了蛙泳,可以游六七米了。后来,坚持游,就能游远了。虽然我游的不很标准。
不过,当时淹死人的情况,经常发生。记得有一次,我在河边游,就有人大声喊:有人在喊救命。随后更多人在喊、在用手指。我顺着别人指向的方向看:有个大人在河的中心,游一下,就沉下去,再撺上水面,重复两三下,就不见人影,彻底淹没于水中。其实当时有一个大船,船上有五六个船工,还在使劲划船,没有一点动静去救人;他周围也有十几大人,也没有去营救。第二天下午,被人捞起,臭气难闻。听别人说,是脚抽筋了。还有一次,某个下午,我一人带着游泳圈,去东兴寺铁桥下面游泳,我估计在那里游了一节课的时间。等晚饭后,下楼,听说那里淹过小孩,我跑过去看,是一个小男孩,在河边上,好像睡觉一样,肚子平平的,没有鼓起。听大人说是被一口水呛死了的。
写于2024.4.16.1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