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辨少阳病形证治(172-216)第213条
(2017-07-28 06:31:12)
标签:
夏红光重编重解《伤寒论》 |
213,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发潮热而微利。此本柴胡证,下之不得利,今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非其治也。潮热者实也。先再服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消汤主之。[104](112)
柴胡二两十六铢
上七味,以水四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二服,以解为差,不解更作服。
词解:
宋本:“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证,下之以不得利,今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此非其治也。潮热者,实也。先宜服小柴胡汤以解其外,后以柴胡加芒消汤主之。”两者意思相同。
丸药:汉代攻下丸剂,以大黄为主的苦寒泻下剂和以巴豆为主的温热泻下剂。
点评:得伤寒十三天仍然没有解决,现在胸胁胀满且呕,在日晡时发潮热且略下利。是少阳兼阳明热实证,本该用大柴胡汤治疗,用大柴胡汤攻下后却不再出现下利,现在医者反而用丸剂攻下,虽解阳明胃肠之实,但无法解除少阳之邪,所以服后更下利,不是合理的治法。潮热是阳明实热。先再服小柴胡汤以解少阳邪于外,后用柴胡加芒硝汤主治阳明热邪于里。
柴胡加芒消汤:小柴胡汤治胸胁满而呕,加芒硝润肠燥以治日晡潮热。
少阳阳明证,大柴胡汤为峻剂,柴胡加芒硝汤为轻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