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辨少阳病形证治(172-216)第179条
(2017-06-12 06:27:17)
标签:
夏红光重编重解《伤寒论》 |
第三章,辨少阳病形证治(172-216)第179条
179,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纷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脏腑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97](102)
词解:
宋本:“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纷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脏腑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一云脏腑相违,其病必下,胁鬲中痛,小柴胡汤主之。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以法治之。[97]两者意思相同,没有的内容以宋本为准
“往来寒热”:指在恶寒时不发热,在发热时不恶寒,先寒后热,发热与恶寒的发作,呈时作时止,交替出现。就是说:寒来时,马上就身寒恶寒不发热;热来进,马上就身热恶热而不恶寒。为少阳病特有的热型,其它二阳的热型为:太阳病的发热恶寒并发,阳明病的只发热不恶寒。“往来寒热,休作有时”,休作为往来之意。往来寒热,发无定时,为少阳病发热热型,与疟疾的寒热休作有时不同。
其痛必下:“痛”可当“病”字理解。
“嘿嘿不欲饮食”:少阳胆经受邪,气郁于肝,疏泄不力,故表情沉默、郁郁不欢、不想说话、不欲饮食。
解读、点评:素体气血双虚,腠理松弛,正气弱不能抗邪,邪气因此而入,结于少阳胁下。正邪相争,往来寒热,交替发作。少阳胆气郁结,疏泄不利,影响脾胃功能,则嘿嘿不欲饮食。肝胆相连,脾胃相通,肝胆易犯脾胃,肝胆病必能下移脾胃,反逆于胃则呕。面对此证,用小柴胡汤主治。服柴胡汤后,只出现口渴甚,并且只热不恶寒,应该属于阳明证,应该按阳明证治疗。
此条有三个意思:一是气血不足,造成邪气入少阳经。为病因。二是病位在胁下。三是症状:“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使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