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二章,辨阳明病形证治(66-171)第135条

(2017-04-07 06:03:42)
标签:

夏红光重编

重解《伤寒论》

,辨阳明病形证治(66-171)第135条

                         三,阳明寒

135,各阳明病,反无汗而小便,二三日呕而咳,手足厥者,其人若不咳不呕,手足不厥者,头不痛。一云冬阳明[197]210)

词解:

宋本:阳明病,反无汗而小便,二三日呕而咳,手足厥者,必苦若不咳不呕,手足不厥者,头不痛。”解读以宋本为准。

阳明病“各”为笔误,为衍文

解读、点评:阳明病本应里热多汗,现在反而无汗而小便利。为什么?是阳明虚寒。阳明虚寒,不能化津布汗则表无汗,阳明虚寒属中焦,下焦膀胱气化正常则小便利。阳明虚寒,纳食腐熟不强,过二三天则见呕食物,阳明虚寒上传于肺,则肺寒则咳。阳明之阳气不达四肢,则手足厥冷。胃经虚寒,浊阴上逆于头则头痛。可用吴茱萸汤。假如不呕不咳,手足不厥冷,就没有阳明寒气,当然不头痛。

 

可见,胃虚寒有如下症状:无汗、小便通、呕和咳,手足厥冷、头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