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二章,辨阳明病形证治(66-171)第110条

(2017-02-15 06:27:37)
标签:

夏红光重编

重解《伤寒论》

         第二,辨阳明病形证治(66-171)第110条

             第三,阳明经热证

             A,热拢胸膈证

阳明病热证,指阳明气分之热,或阳明经热,为无形之邪热,还未形成“胃家实”,即阳明腑实证

                     A,热拢胸膈证

110,发汗后,水药不得入口,为逆。[76]82)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剧者反复颠倒,心中懊憹,栀子豉汤主之若少气,栀子甘草豉汤主之若呕者,栀子生姜豉汤主之。[76]83)

栀子豉汤方

栀子十四个,擘 香豉四合,绵裹

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得二升半,内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为二服,温进一服,得吐,止后服。

栀子甘草汤豉方

栀子十四个,擘 甘草二两, 香豉四两,绵裹

三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甘草二升半,内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止后服。

栀子生姜豉汤方

栀子十四个,擘 生姜五两 香豉四合, 绵裹

三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生姜二升半,内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止后服

词解:

宋本:发汗后,水药不得入口,为逆。若更发汗,必吐下不止。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憹,栀子豉汤主之若少气,栀子甘草豉汤主之若呕者,栀子生姜豉汤主之。[76]83)两者意思相同。

虚烦:指无形热邪郁于胸膈致烦,而内无痰、水等有形实邪,按之则心下必软

心中懊憹:指心里烦郁特甚,使人无可奈何。

解读、点评:得太阳病发汗后,造成水药都不能入口。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发汗太多损伤胃阳气,胃阳虚便生胃寒,胃寒生则纳食难,当然难于入口进食,水药也同样,必定导致胃气下降太少,反而大力上逆所致。所以饮药水当然立刻吐出。此称为逆此病情不可再发汗,但是庸医不知,如果把发汗强度再加大,必定胃肠寒生,则上吐下利不停止。如果发汗、吐下后,不生胃寒,反生郁热,郁热在心胸,扰心神而生虚烦,虚烦影响睡眠。如果虚烦加剧,必会卧床时翻身不停、坐卧不安,心中懊心中说不出来是什么滋味,真是无可奈何,用栀子豉汤主治。如果在栀子豉汤所述症状上,还出现少气症,用栀子甘草豉汤主治。如果在栀子豉汤所述症状上,还出现呕症,用栀子生姜豉汤主治。

栀子豉汤:栀子苦寒下行,体轻上浮,既可清宣心中、胸膈郁热,又可导火热下行。豆豉苦寒,气味轻薄,既能解表宣热,透心胸之热于外出又可降胃气。二药一下一上,能降能宣,清中有宣,宣中有降,为清宣心胸郁热。郁热是无形之热邪,郁结不散,不是热与痰、水、饮食等有形之物结合而生成的有形之热。

栀子甘草豉汤:加灸甘草益气和中。

栀子生姜豉汤:加生姜温胃散饮止呕。

仲景治火郁,用栀子不用黄连。因为黄连苦寒只清不宣,栀子能清能宣。治少气用灸甘草,不用参、芪。因为参、芪甘温补气,有生热之力,灸甘草补气不生热。治呕用生姜,不用半夏。半夏只温中降逆止呕,不宣肺解表,而生姜却二者都行。

柯琴说“:太阳之表,当汗而不当吐;阳明之表,当吐而不当汗;太阳之里,当利小便而不当下;阳明之里,当下而不当利小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