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二章,辨阳明病形证治(66-171)第85条

(2016-12-30 06:24:20)
标签:

夏红光重编

重解《伤寒论》

          第二,辨阳明病形证治(66-171)第85条

  二,阳明病热证

 第一,阳明腑实证

                C, 大承气汤证

85,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如此者其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濈然汗出,此为已坚,大承气汤主之。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至大下。[208]222)

大黄四两,酒洗 厚朴半斤,炙,去皮  枳实五枚,炙 芒消三合

味,以水一斗先煮二,取五升,去滓,内大黄煮取二升,去滓,内芒消更上微火一沸。分温再服,得下,余勿服。

词解:

宋本: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濈然汗出,此大便已坚也,大承气汤主之。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一法与桂枝汤,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至大下。[208]两者意思相同。

解读、点评:阳明病,其脉迟而有力,汗出却不恶寒,可知表证无已入里,其身重气短,腹满而喘,潮热,就知里热已成,实热壅滞,气机不畅所致。此时外邪已解,可以专治里证。加上手足大汗淋漓,为大便坚硬的标志,才可以攻里,用大承气汤主治。为什么?.成无已说:“四肢诸阳之本,津液足,为热蒸之。则周身汗出;津液不足,为热蒸之,其手足濈然汗出,知大便已硬也。”所以脾胃主四肢,四肢是诸阳之本,胃肠热迫津而出,则见手足大汗淋漓,热汗直冒,伤津则大便燥结,阳明之热必见潮热,大便坚硬不下,阻塞肠中则腹满,大便不下自然体重增加故身重,胃气不降则气下降不顺,则见气短。

如果汗多,发微热而不是潮热,且恶寒,为表证没有解除,不可给与大承气汤玫下,可以用桂枝汤,否则引表邪入里,产生不应该的变证。

如果腹大胀满,大便不通,且潮热不高,可以给与小承气汤微下,调和胃肠之气,不要到大下之地步。

此条有三层意思:1,用大承气汤之症,必见身重腹满,短气而喘,日晡潮热,汗出不恶寒,手足濈然汗出,大便坚硬,舌苔黄燥,脉沉迟有力2,有表证不可单独用大承气汤攻下;3,腹大满,便不通,可用小承气汤小下,不可用大承气汤大下,其实腹大满不通”,为小承气汤的主症。

大承气汤中:大便不下腹满,则用厚朴以消胀;心下痞坚,气滞难通,故用枳实以开痞;肠中燥结屎干难出,则用芒硝软坚化结;腹痛热结而大便不通,故用大黄攻下热结。方名承气,承者顺也,承上通下,推陈出新;承降肠中燥屎,荡涤攻下而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