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辨太阳病形证治(1-65条)第六十三条
(2016-11-04 05:54:59)
标签:
夏红光重编重解《伤寒论》 |
第一章,辨太阳病形证治(1-65条)第六十三条
第二,太阳蓄血证
63,伤寒有热,而少腹满,应小便不利,今反利者,为有血也,当下之,不可余药,宜抵当丸。[126](136)
水蛭二十个,熬
上四味,杵分为四丸。以水一升煮一丸,取七合服之,晬时当下血,若不下者,更服。
词解:
晬时:即周时。指一昼夜的时间,为二十四小时。
解读、点评:伤寒有热下达膀胱,造成少腹闷胀,应该小便不利,今反而利者,为瘀血与热互结所致,应当攻下。虽然其患者未见发狂,只有小便自利,预知为其畜血证,不可用其它方药,适宜用抵当丸峻药缓攻。
所谓蓄血证,即瘀血与热结于下焦,包括膀胱与小肠在内的少腹部位。蓄血证的特点:瘀热互结于下焦,精神异常(如狂、发狂),少腹急结、少腹坚满,小便自利,脉沉涩或沉结。临床尤重腹诊。桃核承气汤证是以少腹急结为特点,抵当汤证以少腹坚满为特点,抵当丸以少腹满为特点,精神上桃核承气汤“如狂”,抵当汤丸“发狂”,发狂比如狂严重多。
蓄水证与蓄血证的区别:蓄水证必小便不利,而蓄血证小便自利;精神上,蓄水证是“烦躁不得眠”,而蓄血证是“如狂”“发狂”。但要注意:蓄水在膀胱,影响膀胱正常开合,小便不利;蓄血在少腹、血室、肠道等,小便自利。因此有时要灵活考虑,全面分析。 病机上:寒水互结膀胱,气化不利的蓄水证,而瘀血与热互结膀胱,瘀热上冲扰神犯脑窍的蓄血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