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辨太阳病形证治(1-65条)第六十条
(2016-10-28 06:07:53)
标签:
夏红光重编重解《伤寒论》 |
第一章,辨太阳病形证治(1-65条)第六十条
60,太阳病,寸缓、关小浮,尺弱,其人发热,汗出复恶寒,不呕,但心下痞者,此以医下之也,若不下,病人不恶寒而渴者,为转属阳明,小便数者,大便即坚,不更衣十日无所苦也。渴欲饮水者,少少与之,但以法救之,渴者,宜五苓散。[244](256)
词解:
宋本:“太阳病,寸缓关浮尺弱,其人发热汗出,复恶寒,不呕,但心下痞者,此以医下之也。如其不下者,其人不恶寒而渴者,此转属阳明也。小便数者,大便必坚,不更衣十日,无所苦也。渴欲饮水者,少少与之,但以法救之。渴者,宜五苓散。”[244]《金匮玉函经》中“关小浮”差异外,其它相同,以宋本解读为佳。
解读、点评:太阳病发热汗出,恶寒,不呕,脉寸缓关浮尺弱,为太阳中风证。面对太阳中风,医生却误下,造成心下痞。如果医生不误下,可以出现三种情况:一是其人不恶寒,口渴,为转入阳明经热证;二是如果其人小便频数,小便多则大肠津伤,必大便坚硬,十多日不解衣上厕所,都无所谓,此为脾约证。三是口渴想饮水,多次少量饮之,解胃燥伤津之苦;如果口渴,且小便不利,为蓄水证,适宜用五苓散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