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辨太阳病形证治(1-65条)第九条、第十条
(2016-08-17 06:34:26)
标签:
夏红光重编重解《伤寒论》》 |
9,太阳病,发热汗出而恶风,脉缓者,为中风。[2](4)
宋本:“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2]两者意思相同。
10,太阳中风,发热而恶寒。[此条宋本无](5)
词解:
中风:指外感风寒引起的表证的证名。非猝然晕倒、口眼斜的中风病。
解读、点评:以上两条是太阳中风的特点:发热,汗出,恶风,甚者恶寒,脉缓。发热,恶风或恶寒,汗出,是患者自己的症状。外寒入侵表,人体阳气奋起抗争,必发热;自身阳气无法驱外邪而出,轻则恶风,重者则恶寒。发热,汗出,脉缓是医生检查患者的出现的体征。发热可以触摸感知,或体温表测量;外寒入侵,卫外失固,营不内守,营阴外泄,毛孔开起而汗自出;切脉为缓,缓者无力驱邪而已。凡说太阳中风,就具备此特点。结合太阳病的特点,可以说太阳中风必有身强或头项强痛,发热,汗出,恶风,或恶寒,脉浮缓。必定太阳中风是太阳病范围中的一个病种。太阳中风证也被称为太阳表虚证,其病机是卫不固表,营阴外泄。
另外必须说明的,此条自汗为病汗,即病理性出汗,不是正常的生理性出汗,此二者的区别是病汗必恶风,而生理性出汗不恶风。
《伤寒明理论》说“:恶风者见风至则恶矣,午以居密室之内、帏帐之中则坦然自舒也;至于恶寒者,则不待风而寒,虽身大热而不欲去衣者是也。”所以说太阳中风证因见风而恶风,无风则身暖;恶寒则是无风而更恶寒,居暖气之中,或穿厚衣都无法减轻恶寒之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