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佘山国家森林公园——天马山园
标签:
国家森林公园国家aaaa旅游景区上海市野生动物重要栖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历史 |
分类: 海派文化 |
天马山园位于上海西郊古城松江境内的佘山九峰地区,是国家AAAA旅游景区“上海佘山国家森林公园”的组成部分。
天马山是佘山九峰十二山中山林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一座山,位于佘山西南10公里,山林面积1354.8亩,海拔高度99.8米。古城“干山”,传说春秋吴国干将铸剑于此而得名。天马山山势陡峭,山体脊线近东西方向山形如一匹展翅欲飞的天马,现称天马山。天马山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旧时为佛教胜地,山上多梵宫寺院。每逢阳春三月、初一十五,便有香客登山进香,故天马山又称“烧香山”。园内现有中峰寺遗址(含护珠塔、“天下第四泉”、古银杏树等)、上峰寺遗址(含铜观音等)、三高士文化园等景观。
天马山,上海市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
天马山园西大门
天马山园东大门
一、中峰寺遗址与护珠塔
中峰寺遗址位于天马山中峰。
1、护珠塔
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护珠塔,又称“护珠宝光塔”,宋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横山乡人许文全建,南宋绍兴二十七年,宋高宗赐五色佛舍利藏于此塔内,故时显宝光,塔七级八面,残高18.81米。清乾隆五十三年(公元1788年)因中峰寺祭神燃放爆竹起火,塔心、扶梯、腰檐等被毁,又后人在陈砖中发现宋代钱币,不惜拆砖取宝,形成约二米直径大窟窿。经勘测,现塔身向东南方向倾斜6.51度52秒 ,塔顶中心移位2.27米(其斜度已超过了著名的意大利比萨斜塔),1982年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修缮,保持了该塔斜而不倒的奇迹。
扫二维码,可以用手机收听关于护珠塔的详细介绍
在园外的天鸡路旁眺望护珠塔
护珠塔全貌
围塔一周,看护珠塔
后人在陈砖中发现宋代钱币,不惜拆砖取宝,护珠塔底部形成约二米直径的大窟窿
2.上清泉(“天下第四泉”)
江南名泉之一,历史上是中峰寺僧人和香客的饮用水,井台已被汲水麻绳磨出一道道深痕。由于水质清冽甘醇之,可提神醒脑、耳聪目明,难得之佳泉矣!中峰寺被毁时,僧人用石板盖之,今清理恢复。
3.古银杏树
紧挨护珠宝光塔20米处,有一古银杏树,相传为宋银甲将军周文达亲手种植,树龄距今已有700多年。古树分枝呈爪状,互为呼应。当地人传说古银杏乃神之手,支撑着护珠塔斜而不倒;又讹传在树干上钉上一只铁钉,就会得子,故后人在树身上钉有大量铁钉,致使树干大部分枯萎。值得庆幸的是,还有一主枝长得生意盎然。
4.鲤鱼石
其石状如鲤鱼,欲跳东海,古诗云:石诧鲤鱼孕水灵,喷云喷雾昼冥冥,无端风雨飞腾去,化作河中尾后星。此鱼此星,福佑天马年年风调雨顺。
二、上峰寺遗址
文物保护点“上峰寺遗址”位于天马山顶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永久性测量标志H42
2. 铜观音
天马山最高峰上峰寺旧址内,供奉着一尊饰金铜铸观音像,盘膝而坐,坐垫是凿有莲花的青石,此铜观音塑像高3米,重达3000斤。原铜像于清代乾隆三十七年供奉于上峰寺,在日本侵略军占领期间被运往日本,并放火烧毁了上峰寺。现供奉的铜像是重新铸造,并于2000年3月23日由松江西林禅寺性修大师主持下开光。
三、三高士文化纪念园
“三高士”指元末明初,在松江隐居的杨维桢、钱惟善和陆居仁三人。
杨维桢(1296-1370),字廉夫,浙江会稽人,元泰定四年(1327)乙科进士。工诗文,善行、草。早年筑“万卷楼”于杭州西湖东南的吴山铁冶岭,在楼上读书五年,辘轳传食,故自号铁崖。元代至正九年(1349),应顾逊之邀,与客七人共游汾湖。遇到隐居汾湖的陆逊,获赠其所藏的南唐铁笛,从此就又自称铁笛道人。其署名甚多,有铁雅、铁史、铁仙、铁龙、精铁、龙仙伯、老铁、东维子、抱遗老人、桃花梦叟、锦窝老人、边上梅等。
钱惟善(约1304-约1379),字思复,钱塘人。元至正元年(1341)参加乡试,试题为《罗刹江赋》。三千应试者都不知罗刹江为钱塘江,只有钱惟善依据西汉枚乘的《七发》赋,辨钱塘江为曲江,称其“发源太末”。由此得名,因号曲江居士,又号心白道人。寓于华亭,与杨维桢、陆居仁结诗文社。
陆居仁(约1300-约1387),字宅之,华亭人,号巢松翁,晚年又号云松、瑁湖居士。以《诗经》中泰定三年(1326)乡贡,工诗、古文,精汉隶、八分,擅长青铜器铭文及书画鉴定。曾北上都城,得到虞集、柯九思的赏识与推荐,未等朝廷任用,便与杨维桢、钱惟善同隐于天马山,死后即同葬于此山。
1.三高士墓
2.九峰碑
3.看剑亭
4.文缘坊
5.流云阁(留云阁)
6.元贤游历泖峰图(三高士生平瓷板画)
留云阁底层回廊的墙面上镶嵌有“元贤游历泖峰图”瓷板画
7.留云阁旁远眺松江新城区
四、天马书院
五、天马山山景秋色一瞥
说明:本博文根据2019年10月6日现场参观所见整理形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