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总佛寺

标签:
历史佛教文化西双版纳旅游 |
分类: 旅游文化 |
西双版纳总佛寺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景洪市坝吉路18号,北大门与曼听公园相通。西双版纳总佛寺,历史悠久,是昔日西双版纳的最高统治者——召片领(直译为土地之主或土地之王)以及土司头人拜佛的圣地。现在佛教信徒仍然将此寺视为拜佛圣地。
坝吉路18号南大门
与曼听公园相通的北大门
总佛寺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由佛殿“维罕”、佛学院教学楼、僧房“哄暖”等部分组成。进入北大门,首先映入视觉的是一座极具傣族特色的牌坊。
一、钟楼和鼓楼
通过牌坊向南,总佛寺的钟楼和鼓楼坐东向西。
二、“雄罕”——佛寺大殿
总佛寺正中为佛寺的主要建筑“雄罕”——佛寺大殿。重檐状殿宇的宇脊为四级台阶形状,宇脊正中有三座小塔,形成殿宇的最高之点。
佛寺大殿(底层)室内铺有地板胶和地毯,上方盖有荷花图案的顶板。14根直径约40厘米的红色木柱,分立在大殿厅室两侧。殿厅南面是供奉佛像的两台基座。台基座的正中,供奉着一尊高2.5米的释迦牟尼佛金像。金像左右及前面,又供奉着十四尊高不过一米的各种佛像。基座下台,又供着大小佛像九尊。两台基座之间,摆满插有各色鲜花的花瓶。
佛寺大殿二楼是大雄宝殿(大雄宝殿正在举行佛事,不得随意出入)
佛寺大殿二楼回廊
三、佛像供台
正对大殿大门的广场上,设有佛像供台。台上供有金身佛像一尊,佛像前置有香炉。
四、泰王国僧王种下的贝叶树
总佛寺大殿西南首,植有二株高一米余的贝叶树。两树中间立有一碑,上书:“泰王国僧王颂绿·帕映纳訕旺智護尊者于一九九三年六月卅日法驾亲临西双版纳漥跋洁总佛寺,种下两株贝叶树,以示中泰两国人民友谊及佛教交往万古长青。”落款“佛历二五三六年”。
五、佛堂
经过钟楼和鼓楼继续向南,建有一座佛堂。《功德碑》记载:
泰王国皇家为了庆祝普密蓬·阿杜德国王陛下72岁寿辰,特向西双版纳洼跋界总佛寺御赐迦絺那衣,同时捐资262460元人民币与国内的佛教信徒建造这座佛堂。
佛历二五四一年十月二十九日,泰王姐干拉雅妮·瓦塔娜公主殿下和洼沙节拉扎玛哈维康佛寺住持颂绿·帕布坦章尊者一行莅临西双版纳洼跋界总佛寺,参加佛堂法轮碑定界剪彩法会。
佛历2541年10月29日立碑
公元1998年
六、松列·阿戛牟尼灵塔
有松列·阿戛牟尼灵塔位于钟鼓楼旁。
松列·阿戛牟尼,傣族,生于1899年12月9日。
1911年在景洪宣慰街白象寺出家,受沙弥戒。
1921年在景洪宣慰街白象寺受比丘戒,成为比库。
1934年,从白象寺迎请到西双版纳总佛寺,并晋升为库巴勐,主持西双版纳全境的佛教事务。
1954年,当选为云南省人民代表。
1955年,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同年9月,在是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喜饶嘉措大师主持下,晋升为松列·阿戛牟尼。
1956年,当选为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云南省佛教协会首任会长,西双版纳州政协副主席。
1956年,应缅甸政府和缅甸联邦佛教协会的邀请,任中国佛教代表团团长率团前往缅甸参加佛陀涅盘2500年纪念活动及第六次结集大会闭幕典礼,在缅期间受到缅甸政府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和朝拜。会后,中国佛教代表团又从缅甸迎奉佛牙回国。
1960年,应缅甸政府的邀请,随周恩来总理访问缅甸,参加缅甸联邦第十三届独立节庆祝大典。
1961年4月13日,周恩来总理亲临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参加泼水节时,受到周总理的亲切接见,同时合影留念。
1962年,担任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佛教协会首任会长。
1974年,圆寂,享年75岁。
七、圣菩提树
总佛寺东南端,安奉着斯里兰卡僧王级大导师、佛牙大臣、菩提长老等组成的佛教代表团全程护送的具有两千三百多年历史的圣菩提树。
这棵菩提树是公元前3世纪,印度孔雀王朝无忧王笃信佛教,他的儿子马欣德尊者带领弘法使团来到狮子岛(今斯里兰卡)。他来岛后的第一次说法即得到了国王的皈信,不久马欣德尊者的妹妹桑科密妲应邀前往斯里兰卡建立比库尼僧团,同时也带去了从大菩提树南枝移植的一棵菩提树苗,种在当时的王都阿努拉布勒城南的大云林。这棵珍贵的圣菩提树不仅仅代表着中斯两国的友谊,更代表着佛陀清澈纯正的教法两千六百年来一脉相连源远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