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曼听御花园(二)
标签:
西双版纳旅游历史民族传统文化热带植物城心塔 |
分类: 旅游文化 |
曼听御花园的前身是傣王御花园,是傣族文化历史和宗教的重要载体之一,位于西双版纳州府所在地景洪市中心曼听路35号(澜沧江与流沙河汇合的三角地带),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景区占地400余亩,划分为民族文化广场、御花园文化区、放生文化区、佛教文化区、御象文化区、铁刀木文化区、民族歌舞表演场等。集中展示了“傣王室文化、佛教文化、民俗风情文化”三大主题特色。
三、放生湖
放生湖位于三座寺庙的中央,本是澜沧江水域的一个回水湾,每年汛期澜沧江水位提升后江水就会涌入这里形成湖面,傣家人认为它并不是一个普通的回水湾,而是一个非常有灵性的湖。
贝叶经记载:在泼水节及佛教节日,傣家男女老幼都要沐浴更衣到总佛寺赕佛、祈福,并到放生湖放生许愿。
放生湖已由德高望重的佛爷组织百名高僧开过光,是专供西双版纳佛教信徒放生的地方,该湖也是东南亚最有名的放生湖之一。
四、四面佛
四面佛位于放生亭的西北首,佛像有四尊佛面,分别代表爱情、事业、健康和财运。
五、白塔
白塔位于四面佛的西北首。白塔由一座母塔和周围八座小塔组成塔群,塔群建筑在圆形基座上,基座高3.9米,母塔高19.29米,子塔高10米,酷似一棵刚劲挺拔的大龙竹下冒出的一群竹笋,整个塔群组成的浑圆柔媚的意象,把南传上座部佛教包容、解脱、通达、浑成的佛旨和傣戏善良、温和、柔情、优美的性格衬托而出。塔身周长42.6米,8座子塔各有一座佛龛,每座佛龛上还有一只腾空遨游的泥塑凤凰,子塔的顶端各挂一具铜佛标,母塔尖装饰着铜制“天笛”,风一吹,“天笛”就发出叮叮当当悦耳的声响。
六、大地女神像
大地女神像位于白塔西南首,这座具有傣族风格的大地女神像,即使记不住那美丽的传说,仅仅这座大地女神像的传神之处,就足够吸引人了。
七、贝叶棕区
贝叶棕区位于大地女神像南首,毗邻西双版纳总佛寺。
贝叶棕属棕榈科,是一种常绿乔木,原产亚洲热带,它通常树高20米左右,长得高大、雄伟,树干笔直,浑圆,没有枝丫,树冠象一把巨伞,叶片象手掌一样散开,给人一种庄重、充满活力的感觉。
贝叶经就是写在贝树棕叶子上的经文,贝叶棕原产印度、斯里兰卡等亚洲热带国家,它是随着小乘佛教的传播而被引入我国的,已有700多年的历史。目前仅在云南西双版纳地区零星栽植于缅寺(佛寺)旁边和植物园内。
八、八角廊桥
在众多的佛亭中,八角亭最为经典、最具代表性地展示了傣族精湛的建筑艺朮,十分精美,亭顶层层收拢,错落有致。
八角廊桥模拟景真八角亭造型横跨在放生湖上连接着曼听御花园的东西景区。
九、城心塔和僧王植树纪念区
城心塔,城市的中心建筑,是版纳各族人民在特定的节庆时间进行朝圣的中心场所。城心塔是典型的傣王室皇宫建筑特色,整个建筑绘满了“金水”彩画,层层屋檐堆叠如山,金色屋顶光彩夺目。
城心塔内,主城心柱四周有12根小城心柱,象征着12个寨子拥护的“版纳”。底座有四个神灵(守护神),层层递进。四周的壁画就是还原傣族人民在城心塔进行的节庆朝拜,祈祷丰年的盛况。
2016年2月19日上午,万众瞩目的“帕松列个帕祜巴升座庆典法会”在西双版纳总佛寺隆重举行。12个国家的多位僧王、百余位高僧赶赴盛会,与各级领导、专家学者及西双版纳数万信众共同见证这次佛教盛事,名扬世界的南传上座部佛教六位大长老同时升座,这在傣族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中史无前例。法会圆满结束后,六位大德高僧在园内种下六棵纪念树——“相思树”。
十、御象咖啡厅
在曼听公园逛累了,可以在湖畔极具版纳特色的御象咖啡厅休息一下,补充一下能量。
十一、大象表演场(御象文化区)
大象表演场(御象文化区)位于曼听御花园景区的最南端。每到大象表演时间,大象表演场就成为了曼听御花园景区里人气最旺的地方。大象为游客表演跳舞、过独木桥、倒立、踢足球等多种拿手好戏,憨态可掬的模样引来游客的阵阵笑声。
游客还能上前与大象亲密接触,近距离喂食,拍照留念。
十二、民族歌舞表演场(篝火晚会剧场)
民族歌舞表演场(篝火晚会剧场)位于周恩来纪念广场西首,是举行大型民族歌舞表演和篝火晚会的专用剧场,通常情况下晚上开放。
十三、园内美景掠影
1、风格各异的四角亭
2、傣陶体验馆旁的纯白色四角亭
3、风雨廊桥畔的鹦鹉乐园(鹦鹉表演区)
4、热带植物曼陀罗
5、游船码头
6、湖边的“啤酒棕”树
7、人景共美
8、绚丽多彩的热带植物
9、正对景区的园外建筑外墙与屋顶同园内的风格相协调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