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土楼民俗文化村

标签:
永定土楼世界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福建旅游 |
分类: 旅游文化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永定客家土楼民俗文化村景区位于福建省龙岩永定县湖坑镇洪坑村内,2008年7月6日,在加拿大魁北克城举行的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福建土楼”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11年09月福建土楼永定旅游景区获得国家5A级旅游景区授牌。
永定客家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神化般的民居建筑奇葩,以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规模宏大、结构精巧、功能齐全、内涵丰富而闻名于世,在中国传统古民居建筑中独树一帜,景区内建筑独特,其中有富丽堂皇的“圆楼王子”振成楼等其他特征土楼40多座。它们沿溪而上,气势恢宏,错落有致,与青山、绿水、翠竹、水车、农田和谐相处,组成一幅幅多姿多彩的绚丽画卷。
“圆楼王子”振成楼
圆形土楼是客家民居的典范,它就像地下冒出来的“蘑菇”,又如同自天而降的“飞碟”,在冷战时期,它曾被西方国家以为是我国的核反应堆。
振成楼。俗称“八卦楼”,建于民国元年(1912年)坐北朝南,占地5000平方米,分内外两圈,外圈生土夯筑,高四层,每层两厅44间,内通廊式,又以砖墙隔成相互可以通联的八个单元,走廊以隔墙拱门相通,各单元均置一楼梯,底层各自形成院落,楼板铺设青砖,第三、第四层走廊安装精美的木质靠背栏杆。内层两层,砖砌,与高大的祖堂大厅围合中心天井,底层两厅八间,内环第二层回廊装饰图案精美的铸铁栏杆,前向回廊中段略高于两边段。
振成楼共有大小房间222间(含厅),规模宏大,内部空间设计精致,变化众多,富丽堂皇,是中西合璧的生土民居建筑杰作,2001年5月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祖堂宽敞,可作为内环的戏台,前置四根高大的西式圆形石柱。
楼外两侧各有一幢双层半月形的条丝烟烟刀加工作坊和学堂,每幢十二间。
出振成楼往西北,河溪两岸土楼连片分布,依次为福兴楼、集源楼、永盛楼、瑞霭楼、裕兴居、景阳楼、朝阳楼等八座土楼。
福兴楼
福兴楼坐落在洪坑村中部,振成楼西北侧。长方形土楼,建于清道光年间(1821一1850年),坐北朝南,占地约800平方米。高三层,面阔七间,进深4米,中为天井,内通廊式。一、二层不开窗,全楼设两道楼梯,一个门,内有一口水井。后厅为祖堂,现基本保存完好。
“集源楼、永盛楼、瑞霭楼、裕兴居”土楼群
出福兴楼沿溪北上,集源楼、永盛楼、瑞霭楼、裕兴居土楼群比邻而建。
集源楼
永盛楼
瑞霭楼
裕兴居
裕兴居位于瑞霭楼的西侧。
景阳楼
景阳楼为长方形土楼,建设年代不详,外楼四层整体规模要比福兴楼大许多,景阳楼在永定土楼中“土墙最厚”。其内部结构与其它方形土楼相似,内通廊式,进入楼门左右各有券门,通过通廊到达一层各房间,并由楼梯上下。外楼与天井间单层砖木结构房间保存相对完好,后厅为祖堂。
阳临楼
朝阳楼
朝阳楼因年久失修塌去半边,就有人说是一座半圆形楼,其实进楼仔细观察,它原本就是一座三层圆楼。其结构与其它圆形土楼相似,土木结构内通廊式,外环与天井之间有单层砖木结构房屋形成内环。
光裕楼
光裕楼建于清乾隆四十年,坐西朝东,占地约2500平方米,高四层,面阔十一间、41.8米,进深9间、33.6米,一、二楼不开窗。共三进,以天井相隔,内通廊式平面。全楼设一个大门、四道楼梯,内有一口水井。祖堂设于内院中间。楼外以围墙、外大门围合门坪成一个较大的院落。悬山顶,穿斗、抬梁混合式构架。
如升楼
如升楼建于公元1901年,传说楼主正筹资选址建房,夜梦红日下落此地,认为是天机暗合,便千方百计筹措资金,自己出工挑土在日落处用了三年时间才建成这座永定土楼中最小的三层圆形土楼。由于土楼规模很小,犹如客家人量米之升,就有了“如升楼”之名,甚至当地族人也俗称其“米升楼”。
如升楼虽小但如升楼结构与其它圆楼是一样的,单环土木结构内通廊式,楼底直径仅有8米,屋内天井圆形,屋顶瓦面内侧连缘为八卦形,外侧边缘为圆形。功能也很齐全,包括卧房、仓储、厨炊、天井、祖堂、楼梯、水井等等,具备内部生活的条件。
奎聚楼
奎聚楼为方形大土楼,建于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坐北朝南,占地约6000平方米,高约15米,土木结构,外围前三层后四层,内通廊式穿斗、抬梁混合木架构。整体三堂两落,中轴线上依次大门、门厅、天井、中厅、天井、大厅、祖堂,内厅堂及附房砖木结构,作为祖堂前厅的大厅上下两层,祖堂则结合在后楼之中,每层腰檐装饰,成为楼中制高点。大厅、祖堂雕梁画栋,做工甚为讲究。2001年5月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座典型的宫殿式方形土楼,以山势而建,前后逐级拔高,形似下山猛虎,而土楼则为老虎之首,楼前围墙上有两窗,似虎眼,建筑时便是根据虎形地理特点而设计的。也就是有这种气势,加上奎聚之名,土楼可谓奎星高照,清代考取功名官拜七品之上者就有四人。
福裕楼
福裕楼是永定府第式土楼的杰出代表,富丽堂皇。该楼由楼主三兄弟(林仲山、林仁山、林德山)的朋友汀州知府张星炳设计。其结构特点:在主楼的中轴线上前低后高,两座横屋,高低有序,主次分明。楼前有三个大门,在主楼和横屋之间有小门相隔,外观连成一体、内则分为三大单元。楼门坪和围墙用当地河卵石铺砌,做工十分精细与大自然环境浑然一体,十分和谐。外形像三座山,隐含楼主三兄弟“三山”之意。
培德居
庆云楼
建于清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5年),由林氏第十四组所建,坐西朝东,占地约4500平方米,高四层,面宽13间,内通廊式,全楼设一个大门、一道楼梯,楼侧有一口水井。底层后厅为祖堂,悬山顶,抬梁,穿斗混合式结构。
说明:本博文根据2009年8月现场参观学习所得素材整理编辑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