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山观音古洞

标签:
普陀山旅游历史佛教文化 |
分类: 旅游文化 |
观音古洞位于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山西天风景区的梅岺山腰的之后鹦哥石下,原为自然洞穴,明初时有僧人结茅庐于此。
清雍正年间,高僧法泽禅师初创庵院,是为开山祖师。道光、光绪、宣统年间,又有僧人陆续兴建,始具规模。
现存主要佛教建筑是大殿(亦称“主殿”);重要文物是观音坐像和“二十五圆通”群像。观音古洞的主殿呈长方形,内供二十五圆通塑像。所谓“圆通”在这里指已达“圆满通达”境界而成正果的菩萨。在二十五圆通中,观音为主尊,两边各有十二位圆通。
观音石洞在庵宇内,洞似一室,中有一巨大椎型石柱自洞顶着地,仿如垂云下压。柱上及四周洞壁,皆雕有佛像。游人入内,可绕柱转圈,顶礼瞻仰。洞内香烟缥缈,犹似白云飞渡。
观音石洞的后面果树成荫,巨石层叠,上镌“大士重现”四个大字,为侨居美国的寿治和尚于1979年来访时所书。
庵西山墙侧有鹦哥岩等古迹,为明代抗倭将士作战阵地。
前一篇:海上名都太姥山(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