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名都太姥山(三)

标签:
国家aaaaa级景区世界地质公园国家自然遗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福鼎旅游 |
分类: 旅游文化 |
世界地质公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景区、国家自然遗产——太姥山,雄峙于东海之滨,晴川海畔,山海相依、傲岸秀拔,以“峰险、石奇、洞幽、雾幻”四绝名闻遐迩,有着“海上仙都”之美誉。
南天门、观音坐莲:南天门是两峰夹峙形成的峡谷,两扇陡峭的岩壁像拉开的天幕。深谷下面是香山寺和九鲤湖。南天门边上这座山峰形似云头上的观音坐在莲花台上,乘观音坐莲。
猩猩下山、沙弥拜月(象形石):前方岩壁上有一张刻画,宛如一只猩猩的头部。这是花岗石暴露地表后,经长期差异风化而形成的象形景观。猩猩下山的右前方山峰,形似一位和尚身披袈裟,双手合十立于峰头,默默地祈祷,称作沙弥拜月。
三伏腰:途径者随洞型的变化,须一而再、再而三的三次弯腰方可通过而得名。古人称之“接官亭”,意即朝山拜谒者,无论是当官的还是平民百姓,无论尊卑贵贱,到此都要三鞠躬而过。这是花岗石出露地表后,垂直节理长期风化剥蚀而形成的险陡隘谷,后因重力崩塌导致三块巨石悬以隘谷之中。
玉猴照镜(花岗石象形地貌):U型状的岩石像一只顽皮的猴子,手里拿着镜子,伸长脖子对镜照着尊容,形神兼备。这是由于花岗岩长期风化作用影响,沿水平和垂直裂缝不断发生风化剥蚀,加上后期的重力崩塌作用而形成的象形地貌景观。
云标石:云标二字系明末兵部尚书熊明遇所题,意思是这座山峰高耸入云,也可理解为通往山顶白云寺的路标。云标石下方有个大缺口,其所缺的那块石头,就搁在对面的山峰上,两者遥遥相对,其色相同,其痕吻合,又称云飘石、母子石。
五百罗汉堂:五百罗汉堂为太姥山香山寺下院,虽名为罗汉堂,规模亦相当于一座寺院,占地约4000平方米,供奉着由缅甸汉白玉精雕细琢而成的坐式罗汉五百尊和释迦牟尼佛及五大菩萨(文殊,普贤,弥勒,观音,地藏)六尊大型汉白玉佛像。每尊罗汉大小与真人一般。无论从工艺、选材,还是雕工、规模上在国内都是第一处。
罗汉堂布局构思巧妙,风格独特,其殿堂分为六大部分:主殿居中,供释迦牟尼佛,像高3.6米,罗汉像周匝围绕,主殿左右为文殊、普贤殿;前殿供弥勒像;左右为观音、地藏殿。五大菩萨像,周围罗汉。六处殿堂间以走廊环回衔接,廊内亦供罗汉像。
三竹园:因园里生长黑竹、方竹、倒枝竹,故名之。清人《田园诗》“地幽山自胜,园僻竹成围。白石林间隐,青鸾天际飞。客来长日坐,仙去几时归?流水闲云径,横峰锁翠微。”
大盘石
葫芦洞:太姥山晶洞花岗岩体主要发育北东东、北北西等多组不同方向的节理及裂隙,沿断裂、裂隙风化和流水侵蚀形成峡谷内堆积了大小不等岩块,它们有崩落的,也有原地残余的,构成了曲折迂回的走廊裂隙型洞穴。我们俯瞰峡谷时只见乱石堆叠,殊不知石块之下别有洞天。
观海栈道:从葫芦洞口至一线天出口,全长1000米,就像一条巨龙穿行山峰之间,沿途花岗岩石蛋、石瀑、岩脉等地质十分典型,有地质画廊之称。站在栈道上,还可远眺晴川海湾、嵛山列岛,领会“山增海阔,海添山雄”的意境。
流水冲蚀凹槽:晶洞碱长花岗岩壁经风化作用,表面成较软弱的风化层。大气降水(雨水)在崖壁顶部汇聚的流水沿着崖壁呈线状向下流淌侵蚀,冲蚀剥离已风化疏松的岩石碎屑,久而久之,崖壁沿流水线逐渐被侵蚀下凹,形成相间分布的“U”凹槽和弧形石脊。
瀑布岩:晶洞花岗岩受昼夜温差变化、雨雾浸润产生热胀冷缩和湿胀干缩,岩石表面产生片状、砂状风化。崖壁和石蛋顶面由降雨汇聚的线状水流沿侧壁向下流淌侵蚀,逐渐形成横断面呈“V”型或“U”型流水冲蚀“凹槽”和弧形突起的“石脊”,形成独特的流水冲蚀景观——瀑布岩。
石蛋:太姥山晶洞花岗岩沿纵向、横向和水平三组相互垂直的节理风化崩裂形成的岩块,经球状风化后成为浑圆的石蛋。太姥山石蛋极为发育,散落于沟壑,堆叠于山巅,兀立于石堡、石柱之顶,千姿百态、形成惟妙惟肖的象形石。
水平节理(层节理):太姥山晶洞花岗岩体的水平节理十分发育,沿水平节理时有岩脉侵入,或有晶洞分布,它们主要是岩体在冷却收缩时形成的。它们与两组棋盘格式的垂直节理一起,将岩体切割成大小不同的块体,对太姥山晶洞花岗岩峰丛——石蛋地貌的形成起了重要的控制作用。
晶洞风化圈:崖壁上出现大小不一的“面包圈”是因为晶洞花岗岩熔融岩浆在冷凝结晶过程中形成晶洞构造,由于晶洞周围二氧化硅大量聚集,使其硬度大于外围岩石,因而具有较强的抗风化剥蚀和流水侵蚀能力。经长期差异风化,晶洞周围的岩石逐渐呈环状凸起,形成环绕晶洞的风化圈。
石柱群:太姥山晶洞花岗岩体发育两组相互交叉成棋盘格状的垂直节理,它们与水平节理一起,将花岗岩体切割成规模不等的方形、菱形块体,经风化剥蚀和重力崩塌,形成石柱、石堡,因水平节理发育,形成石堡、石柱顶部的石蛋。
晶洞花岗岩:晶洞花岗岩是太姥山的成景岩石。它形成于距今约9000万年前,是一种特殊的来源较深、定位浅的花岗岩,岩石中的二氧化硅含量一般大于百分之七十六,由于这种岩浆具有较高的粘度,在近地表处冷凝结晶过程中,所含气体无力逸出而形成空腔,在岩浆结晶的晚期进一步形成特殊的晶洞构造。
葫芦洞景区出口(花岗岩重力崩塌景观):花岗岩重力崩塌堆积而成,全长1000多米,因洞形似倒放的葫芦而得名。洞内曲折迂回,明暗交错,有13个天井、7个厅堂,以及流水湾、回音壁、三线天等景点和古藤、楠木、空谷兰等珍稀植物。行走期间要采用钻、爬、蹲、侧等各种动作,如做一套健身操,又像一次地心历险,其乐无穷,故有洞道乐园之称。
玉湖游览区:玉湖游览区位于太姥山景区东南,以人文景观为主,主要有太姥娘娘雕像、功德堂和平兴寺、朱熹草堂遗址等。
太姥娘娘雕像由288块花岗石组成,叠高18层,高20.88米,造型方中有圆,以方为主,整体呈迎海风而徐徐前行的动态状,头略略低垂,慈目微启,时时关注着山下芸芸众生,左臂弯起、指擎灵芝,给人间洒下关爱,右手执绋尘,欲将天下瘴气迷雾扫清。
广场右方的平兴寺,是佛教著名的律宗道场,因平地而起,兴作道场,故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