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下是个人感想,只适合自己的操作模式,可能不具有普遍性。
上午和电疗哥讨论牛熊切换节点空仓或满仓的时机把握,疗哥市场嗅觉值得学习。在聊天中受到启发,特此记录。
谁都想精准抄底和逃顶,这是理想境界,想想都美。一旦实现,盈利是丰厚的。但是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
抄底逃顶有如下几种不太完美的可能:
一、抄得太早,逃得太早。适应于左侧交易者通常法则,通常是价值投资者所遵守,表现为逆向投资行为。不良后果是前者抄底被套牢,后者过早离场没享受到牛市盛宴和疯狂。整个牛市,只吃一小段牛身,牛身没吃全。这种模式在牛市中攻击性不足的弊端很明显的。按理来说,好不容易来个牛市,至少要吃到牛身吧,尽管牛头和牛尾可以放掉。
二、抄得太晚,逃得太晚。适应于右侧交易通常法则,通常是趋势投资者,技术流派所宗,表现为追涨杀跌。最怕遇到震荡市,左右挨耳光,刚突破追高进入,结果它又来调整了,马上止损。几个拉锯战,本金会在“截断亏损,让利润奔跑”格言指引中受内伤。但是趋势投资者可能在大牛市大赚,极具攻击性。所谓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
三、抄得太早,逃得太晚。前者是左侧交易,后者是右侧交易。要点是依据价值买入,依据趋势卖出。
“抄得太早,逃得太晚”的坏处是,有可能会成为“四不像”,既不像价值投资,也不像趋势投资模式,最后坏了交易系统。有个“钟表定律”可以说明这一现象,只有一块钟表的人,哪怕这个表性能不太好,这个人还有时间标准。若是这个人有两块钟表,都性能良好,但是时间不一致,那么该相信哪一块表呢?很可能这个人最后没有时间刻度了。
“抄得太早,逃得太晚”的好处是,针对个人而言。
我能大致辨别一个公司或整体市场是否低估,在整体熊市或公司低估的时候,在优选公司质地情况下,可以分批入场。右侧交易,哪怕抄底过早,通过逐步补仓可以降低持股成本,绝大多数公司最终是会价值回归的,大多数情况下抄底被套牢都会成功盈利。(防止抄底过早被深套的办法,逐步加仓,而不是一口吃成个胖子)。所以,分批抄底,始终会有个刻度和底线,这个底线或刻度就是价值或估值。有了这个刻度,可以让抄底行为有的放矢,有据可依。
我能大致辨别一个公司或整体市场是否高估,但不知道市场会疯狂到什么地步。有时候,市场可能会涨到我们想不到的高度,想想2007和2008年。单纯依据价值刻度,可能会过早卖掉股票(貌似有个价值投资者,好像是“赤子之心”在3000点就离场了,而上证股指最后摸到了6000点),从而享受不到疯狂的盛宴,而这一段利润有可能会很高很高。牛市踏空的感觉那是很难受!很难受!很难受的!那么,判断市场情绪和人类疯狂的刻度何在呢?个人感觉,难以有客观依据。那么,何不“让子弹再飞一会儿?”,让市场自己决定最后能走多远,让情绪得到充分的发挥。只待趋势明朗,拐点呈现后(我用的是周20均线,即均线走坏后)再离场? 我想这就是“逃得太晚”的好处吧。
结论:作为一个初步的价值投资者,我一直奉行“抄得太早,逃得太早”模式,在牛市攻击性不足。未来作为一个向较成熟的价值投资者进军的小散,我应该要适当运用“抄得太早,逃得太晚”的模式,适当增加攻击性。记住可能的后果:华山派“气宗”和“剑宗”,结合得好是高手,结合得不好走火入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