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好书分享:《人生求缺不求满》

(2018-05-20 18:47:46)
标签:

财经

股票

分类: 生活杂感

好书分享:《人生求缺不求满》

《人生求缺不求满》,丰子恺作品,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可读性和思想性都给予4颗半星。

喜欢弘一法师的字,丰子恺的画,这两师徒的书画算是返朴归真的代表。弘一是净土宗一代宗师,丰子恺是弘一法师的俗家弟子。很平实、散淡、不事雕琢,有点象“扫地僧”的样子。诸如我等没什么艺术细胞的人都能感受到,这得是多么大的能量场。

第一次读丰子恺的文字,文如其人。字里行间满满的禅意,并且还配了丰子恺自家的漫画,应时应景,相得益彰。

整体上,就是一些散文或杂文,包括居家、旅行、怀旧、习俗、杂感等。看看每章的标题,就是满满的冲淡之意,比读陶渊明、孟浩然诗作还来劲(只对山水田园诗有感,其它感觉相对迟钝)。按理,丰子恺文学修养远不如这两人,但耐不住丰子恺有佛学修养,用“质胜于文”还是可以挡一挡的,算平分秋色吧。现把章节标题摘录如下,无需多言了。

一、无常就是有常。

二、不乱于心,不困于情。

三、只生欢喜不生愁。

四、生机不灭、终会抬头。

五、世间万物、自得其所。

六、不宠不惊过一生。

要是不是附在丰子恺名下,准以为这是一剂含佛学根基的“心灵鸡汤”呢。几年以前,就是那张“不宠不惊过一生”的漫画晃过眼前,就一下子记住了丰子恺这个人。有时候,人与人一见如故,就是一颦一笑之间,何需千言万语呢。反观之,倒是“熟悉的陌生人”多一些。算是可遇不可求吧,倒也过得去。

丰子恺这本书的写作格调,总让人联想到梭罗的《瓦尔登湖》。不过一个是离世索居,远离烟火中享受一段宁静;一个是安居市井小巷,于柴米油盐中品人生八味。由此看来,梭罗和丰子恺二人,丰子恺貌似境界更高。这大概是陶渊明所说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境界吧。

里面有几篇文章很有触动。比如《剪网》里一段话,“我彷佛看见这世间有一个极大而复杂的网,大大小小的一切事物,都被牢结在这网中,所以我想把握某一种事物的时候,总要牵动无数的线,带出无数别的事情来,使得本物不能孤独明晰的显现在我眼前,因之永远不能看见世界的真相所以,我想找一把快剪刀,把这个网尽行剪破,然后来认识这世界的真相。艺术、宗教,就是我想找求来剪破这世网的剪刀吧”。在这里,分明看到了《金刚经》里的名句“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丰子恺告诉我们,放下吧,放下吧。那么,自己的那把“剪刀”何在?或许是在阅读和文字中吧。

再如《儿女》篇中,丰子恺视亲情为友情关系,这与我们想得不一样。“我以为世间人与人关系,最自然合理莫如朋友”。如果想到丰子恺不强求,顺其自然的心态,就可以理解对亲情这种定位了。在丰子恺心目中,有四件事很重要,那就是天上的神明和星辰,人间的艺术与儿童。记得康德老夫子也说了一句很出名的话,“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两人都提到了星空,这是对自然之神秘的一种尊敬或敬畏吧。自然,就是太自然了,让人往往熟视无睹,视若无物,并理所当然了。多少人能体会到“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呢。

《白鹅》里丰子恺对白鹅的感情是朋友,还把他当成一个故人。“原来一切众生,本是同根,反属血气,皆有共感”。这是张载的“民胞物与”的境界吧。要意识到万物一体,先要忘我,也就是去“我执”吧。就如一滴水,只有到了大海,才能永不干涸,不过在大海里,这滴水已经没有自己了。或许换个更low的说法更直观一些,就如东方不败“要想独尊,必先自宫”。哈哈!可能不太准确,但意思到了。不过呢,这有些违反常识,所以普通人难于接受。就如老子所说“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当然,达到上述境界的人,只能是《大人》,大人“寿命不一定比别人长,也许比别人短,但能与无始无终相抗衡。…他们的知识不一定比别人多,也许比别人少,然而世事根源无所不知。他们的物力不一定比别人富,也许比别人更贫,然而物欲不能迷他的性。这样的人可称为大人。因为他自能于无形中将身心放大,而以浩劫为须臾,以天地为室庐,其住世就同乘火车,搭轮船一样”。何其博大而又低调的心胸啊!只有那种境界很高的人,才能写出如此高大上的气象吧。

最后,通篇文字里,感觉不到“怨气”,只能感觉到“平静、欢喜”,那怕有时候作者的处境并不那么“欢喜”,也没有“世人皆浊我独清”的气息。就如其老师弘一法师在离世一刻“悲欣交集”的心态。所谓文如其人,丰子恺大概做到了“慈、悲、喜、舍”四个字吧。

读后4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