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家校通”成“鸡肋”,缘何难取消?

(2017-02-04 09:59:00)
分类: 移动G3

家校通”成“鸡肋”,缘何难取消?

    布置作业、提醒放学时间、公布成绩,相信不少家长的手机被开通过“家校通”业务,有的甚至未经本人同意或知晓,手机就被订制该业务并长期扣费,很多家长虽然对此业务的被订制不满,但多是发现后自行退订,不了了之。近日,临沂费县费城第二初级中学的一位家长就较起了真,为讨要公道,维护广大家长作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一纸诉状将移动公司和“家校通”业务承包商告上了法庭。

    不知情中“被订”家校通  扣费一年半方知晓

    “在我们家长不知情的情况下擅自开通了家校通(后改名为‘和校园’)增值电信业务,每月费用3元。”学生家长高先生向本报投诉称,因开通时并不知情,持续多缴纳家校通增值业务费用18个月之久。更让他难以接受的是,孩子升初中后,之前的“家校通”业务没有取消的情况下, 2015年9月 24日,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再次累加家校通(和校园)增值电信业务,致使每月又多缴纳费用6元。

    “上述两次开通家校通增值电信业务,移动公司及孩子就读的学校并未事先告知我们家长,更没有签署开通上述业务的相关合同协议。”高先生表示,2016年5月份,在网上营业厅查看账户信息时无意发现了上述业务,于是拔打了移动公司的客服电话10086投诉要求作出解释给个说法,但移动公司一直未作出合法合规、合情合理的处理。

    状告移动公司和经营商  家长获赔3000元

    2016年10月 31日,高先生一纸诉状将山东移动公司费县分公司和济南兰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兰九公司)告上了法庭,费城第二初级中学被列为第三方,诉请返还“家校通”费用108元,并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支付三倍赔偿金500元。同时,赔偿因其侵权行为而投诉产生的通讯费1元、误工费1元、交通费1元。

    移动公司表示,家校通业务的经营者为兰九公司,应由兰九公司承担赔偿责任。

    兰九公司称,高先生的家校通包月费是该公司委托移动公司代为收取的,公司已通过话费充值的方式退给高先生该包月费用108元,且同意赔偿其合理合法损失。

    费城街道第二初级中学表示,该业务与学校无关。

    法院查明,移动公司自行于 2014年11月26日、2015年9月24日在高先生不知情的情况下,为高先生所有的手机号开通了家校通增值电信业务,每月包月费分别为3元、6元。至2016年5 月份,高先生共交纳包月费 108元,该包月费108元是兰九公司委托移动公司代收的。兰九公司已通过充值费的方式返还给了高先生。

    在审理过程中,经法院主持调解,最终双方自愿达成协议:兰九公司赔偿高先生3000元,于2017年1月11日前直接汇入高先生的银行账户。

    家校通已成“鸡肋”,缘何难取消?

    家校通的开通与使用,必须遵循自愿原则,家长只有义务提供自己的联系方式,学校有义务通过各种方式与家长及时沟通。

    调查中记者发现,家校通这一业务是否有必要存在,早已成为许多家长关注和投诉的焦点。

    采访中,高先生强调,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移动公司作为电信服务经营者,应当恪守社会公德,诚信经营,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得设定不公平、不合理的交易条件,不得强制交易,并有义务向服务对象提供有关服务的质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但移劝公司在家长们不知情的情况下强行开通增值电信业务,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消费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属于典型的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

    “如今微信、QQ 等网络社交软件应用广泛,不仅免费而且方便,学校老师们也都早已不再使用手机短信同家长沟通交流,家校通这一业务已是形同虚设,根本起不到作用。在这种情况下,移动公司和经营商以及学校仍然坚持开展此项业务,这背后显然是利益在驱动。”采访中,许多家长说出了自己心中的质疑。

    “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是希望类似事件不要在其他消费者身上重演,我毅然拿起了法律武器,积极进行了维权。”采访的最后,高先生呼吁,大家要勇于维权,只有消费者都利用法律武器来维权,才能促进电信行业运营更加规范,健康有序发展。
http://s10/mw690/001TOK1Uzy78vUdHeCBc9&690

    本报记者  杜海英  实习生  刘思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