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湖北张家界慈利县高速服务区附近,一对姐弟手担暖水瓶给困在高速的返乡人送水,弟弟胸前用A4纸粘着“免费供应热水”,但有眼尖的网友却看到姐姐的衣服里粘着二维码,并对其行为表示质疑。为此姐弟的家人罗女士回应,热水是免费供应的,收费的是自己家现包现蒸的米粑粑,按成本价一个卖2元,她看到一些评论很难受,没想到会引来如此大的恶意。
实际上对这个问题的探讨,引出一个相当古老的问题,即“义”与“利”是否真的水火不容,实际上千年前的孔夫子也曾经有过此方面的见解:鲁国之法,赎人臣妾于诸侯者,皆取金于府。子贡赎之,辞而不取金。孔子闻之曰:“赐失之亦,圣人之举事也,可以移风易俗,而教导可以施之于百姓,非独适身之行也,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众,赎人受金则为不廉,则何以相赎乎?自今以后,鲁人不复赎人于诸侯。”——《孔子家语》
其大意为春秋时期的鲁国有法律,如果有人赎回了沦落在别国当奴隶的鲁国人,则可以回来找国家报销费用,而一次孔子的学习子贡赎回鲁国人,回国后却不愿意找国家领取赎金。孔子听到后对子贡说:你采取的不是好办法。圣人所做之事,可以改变风俗习惯,影响老百姓的行为,并非个人的事情。现今,鲁国富人少而穷人多,你收回国家的补偿金,并不会损害你的行为的价值;而你不肯拿回你抵付的钱,从今以后,鲁国人就不肯再替沦为奴隶的本国同胞赎身了。
由此看来,我全力支持给这对姐弟的行为。因为在如此天寒地冻的情况下,作为两个未成年人,完全可以呆在家里烤火取暖,但他们却愿意拎着开水瓶,给被困在高速路上的人们送免费开水,这可谓是雪中送炭之举,无论是从勤与德的方面来看,姐弟俩的行为都是无可挑剔的。而在做好事的同时,向乘客推销自家做的米粑粑,不仅价格合适,同时买卖自愿。其收益完全可以看作对做好事其行为的一种补偿。如果他们真的贪图暴利的话,完全可以卖一瓶开水100元,又何必绕这么大一个弯子?
做好事也要有可持续性。只有获得合理的报酬,危难时候挺身而出的人才会层出不穷。这也就是古人所谓的“义利一体”吧。而一味用圣人的道德光环来绑架行善者,那么无形中就抬高了做好事的门槛。社会风气便会逐渐变为事不关己明哲保身的冷漠,毕竟不缺钱的圣人千年难得一遇,而你要普通人做好事,最起码不能让人蒙受损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