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何尝不是供销社与社区食堂的建设打破垄断

(2022-11-05 09:26:36)
       最近最热议的政策,无非是供销社的恢复与社区食堂的建立了。作为带有计划经济时期浓郁色彩名称的机构,相对于四十岁以下的人群来讲已经相当陌生了。消息出来后网上毁誉各半。反对者很多开始大挖过去计划经济时期食堂与供销社的老疤。说什么:“食堂什么都有,就是没有粮食”、“供销社墙上标语是:禁止打骂顾客”等等。以野猿兄看来,过去数十年间农业产品完全的市场化,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既得利益者。多年来农业产品销售价格低、销路差,与城市农产品销售反复涨价、特色单一的问题凸显。既然两端都没受益,中间这个所谓市场化的环节必然有相当大的问题。如今国家出手重建供销的两个终端,背后实际代表将重新建立行政为主导的销售网络,不再放任过去那种将农产品生产与销售完全交给市场的做法,无疑给已经固化的市场投入了一条巨大的鲶鱼,在面临整个市场重新洗牌前题下,遭到原市场既得利益集团的强烈反对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
    市场化最大的优点在于竞争。过去认为政府只需要控制好环境减少干预,保持一个充满活力的竞争市场,那么整个体系在运转下将会自己修正问题。而从实际操作来看,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事实证明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只存在于开始的时期,经过数年的激烈博杀后,市场剩下的存量单位必会垄断。所通过的方法要么是创立行规、要么垄断技术等,不断提升新进者的门槛,最终形成一个针插不入、水泼不进的小“圈子”。此时如果政府再想干预,反而会被套上一个破坏市场的帽子。从这些年的很多互联网创新来看都印证了这一点,像共享单车、打车软件、外卖快递等等。开始为了竞争争夺市场的时候拼命补贴,民众确立得到了实惠,而一但形成市场环境后,不仅补贴慢慢取消。还在客户与服务两端进行榨取。要知道这些创新企业形成也不过十年时间,市场尚有蓝海地区,如果最终市场被几个大佬瓜分,最终科技带来的就可能不仅是便利,可能还有价格暴涨了。几年来像“干掉菜场后外卖涨价”这样的预言,其实并不是危言耸听。
    再回到供销社与社区食堂的问题。很多人拿过去两者的问题来说事,实际上这些问题出现,无非都是计划经济时期,国家靠单一的供销社与食堂供应商品形成的,说起来还是垄断问题,你要多少、要什么不由你自己定。最终也就形成了黑市与寻租的温床。而如今面对农产品供销问题,在保证市场的前题下,国家队主动下场参与竞争。何尝不是打破过去垄断的一种大胆尝试?举一个野猿兄知道的例子。在过去很多水果等特产销售区域里,很多时候丰收反而会带来滞销的情况,因为大量商品在短时间内上市,因为不能够错过采摘期,往往商贩反而乘机打压商品价格。同时还只要最优质的部分水果。最后大量的水果白白烂在地里,而城市水果价格没有下跌。一切都是市场行为,但除了中间商外,农民与城市居民处于双输的地位。如果此时供销社参与到竞争中来,从水果采摘开始就以一个保护价格来收购。让农民多了一个选择。此时商贩还是像过去那样只采购精品,就得面对涨价的情况 ,同时城市的销售网络得到了大量的水果供应,在价格上也会惠及到普通市民。再举一个例子,近几年来,为了应付疫情期间突发情况,很多地方要求商业企业囤积一些粮食与食用油等商品,以应付突发情况,但实际效果却不佳。企业称食品等商品有保质期,时间一久可能会造成企业损失,但过去几年像“豆你玩”、“姜你军”等部分副食品价格爆涨,却时时都有批发商囤货的影子。主粮等由于国家储备量大,价格不易波动,所以商人没有囤积的欲望,但一些副食品国家却没有储备,只要捏住了供销两端,通过囤积减少市场供应就能够实现价格上涨。
    写到此时,野猿兄又想到当初才解放时期,在上海发生的,由煤、丝、粮引发的经济战争。这么多年过去了,虽然时代在变,有些东西却是没有变的,当年在上海能够打赢投机商,一是靠的全国一盘棋,集中调集全国商品来集中打压少数城市市场。二就是靠强大的行政能力与国有销售网络。如今面对一些市场的乱像,供销社与社区食堂的建设正好是补足了市场的短板。市场无形之手不是万能的,相反经常会有失调的时候,如何将失调的市场重新导入正轨,通过行政来干预往往是必要的选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