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景春1曰:“公孙衍、张仪2,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3。”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4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5,立天下之正位6,行天下之大道7;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8,贫贱不能移9,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注释】
1景春:孟子同时代人,纵横家。
2公孙衍、张仪都是当时著名策士,纵横家。因此时苏秦已死,故未提及。
3熄:烽火熄灭,指停止战争。
4丈夫之冠: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典礼,表示成人。
5广居:指行仁。
6正位:指遵守礼。
7大道:指做事合乎正义。朱熹《四书集注》:“广居,仁也;正位,礼也;大道,义也。”
8淫:过分的行为,指奢侈荒淫。
9移:移动意志,即改变自己的意志和行为。
【细读】
大丈夫宣言
儒家思想是孕育中国历史上众多英雄人物的思想沃土,而在这方面,孟子的贡献更直接,更具有号召力和冲击力。本章便是具有代表性的一章。当时纵横家很风光,尤其是张仪,更是如鱼得水,朝秦暮楚,到处煽风点火。张仪刚进入仕途到楚国发展,在楚国因为和氏璧丢失事件遭受委屈被打,便跑到秦国去报复楚国。楚怀王上当,屈原投江,都与张仪的反复无常,里挑外撅有关。景春是纵横家,故在孟子面前有点自诩,还有点挑衅,盛赞公孙衍和张仪是大丈夫大英雄,遭到孟子的严厉批驳。孟子举出男子加冠和女子出嫁时的例证,是说明一切都要顺应正道,顺应大道,而纵横家的所作所为恰恰不是正道不是大道,让诸侯惧不算什么,让诸侯敬服才是大丈夫。最后说:“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这几句话如醍醐灌顶,铿锵有力,确实是大丈夫大英雄的宣言一般,鼓舞了历史上无数的仁人志士。康有为对于本章的评价非常有气势有魄力有文采,对于孟子的主体精深领悟最精妙,我特别喜欢。录下与诸君分享之:“居广居,立正位,行大道,不为富贵、贫贱、威武所转,仰手攀南斗,翻身抚北辰,天地我立,万华我出,独立之风,浩然之气,此孟子所自得而为大丈夫者乎!”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