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第十一章
孟子去齐,宿于昼1。有欲为王留行者,坐而言。不应,隐几2而卧。
客不悦,曰:“弟子齐宿3而后敢言,夫子卧而不听,请勿复敢见矣。”
曰:“坐。我明语子。昔者鲁缪公4无人乎子思之侧,则不能安子思。泻柳、申详5,无人乎缪公之侧,则不能安其身。子为长者虑,而不及子思6。子绝长者乎?长者绝子乎?”
【注释】
【细读】
不做尸位素餐之官
根据昼距离临淄不太远的情况,当是孟子刚刚离开齐国首都后所住的第一个晚上。那位客人应该是知道内情的人,而且有一定地位,否则他也不知道孟子要离开的事,更不可能有挽留孟子的意思。他觐见孟子,坐着进言,孟子没有兴趣,靠着几案居然闭上眼睛眯着。客人当然不满意,觉得孟子有点失礼,于是站起身来,说:“我是斋戒沐浴后来见您,可是老夫子您却眯着眼睛不听。我不敢再见您了。”于是孟子才让他坐下,讲述了自己这种态度的原因,并反驳了对方的指责。“坐。我明语子。昔者鲁缪公无人乎子思之侧,则不能安子思;泻柳、申详,无人乎缪公之侧,则不能安其身。子为长者虑,而不及子思。子绝长者乎?长者绝子乎?”大意说:你坐下,我明明白白告诉你。从前鲁穆公不派人在子思的身边表示尊贤的诚意,就不能使子思安心辅政;泄柳和申详如果没有人在鲁穆公的身旁规劝王礼贤下士,就不能使自己安心。你好像为我考虑,但赶不上为子思考虑的那些人。你想想,到底是你对我绝情呢?还是我对你绝情呢?孟子的意思是你虽然出于好心要劝我留下来,但那只是你的一厢情愿,不是齐王的意思。子思要离开鲁国时,鲁穆公是派自己的近臣在子思身边随时表达挽留的诚意,现在就凭你这么一说,齐王没有派人来请我,我又怎么可以回去呢?到底是我不理解你,还是你不理解我?孟子的话说得很透彻,实际还是在观察齐王的态度。孟子矛盾犹豫的内心世界表白得很清楚。
�G�r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