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商隐传·四十八心有灵犀

(2017-10-16 08:12:20)
标签:

杂谈

四十八心有灵犀

    在东都洛阳正北的黄河北岸,是河清县城,距河清县城40多里的正北稍偏西的方向,又是一座小县城,这便是济源县(今属河南)。玉阳山即在济源西30里的地方。从济源城往西行走,平野渐尽而进入山区。

    道路沿着一条河流蜿蜒伸展。河水清澈见底,一色的沙石河床。刘举子此时已换上带有太极图的道袍,俨然变成一个道士。从此我们姑且就称他为刘道士吧。刘道士告诉商隐,这条河叫“玉溪”,再走几里路就是玉阳山的灵都观。

    “玉溪”,多美的名字。商隐的心如同被这清澈的玉溪之水洗涤一般,顿觉神清气爽,胸襟开阔起来。他做着深呼吸,贪婪地吸吮着这里新鲜纯净的空气。玉溪的两侧是繁茂的青草与杂木丛生的绿茵,一片深绿色。时常有大片的桃花林。可惜桃花早已落尽,否则,一定会出现水面上漂着桃花的美妙情景,大有武陵人误入桃花溪的神韵。

    “玉溪”,商隐在品味着这名字,为何如此称呼呢!是这里盛产美玉吗?没听说过。走过一段路程,回头一看,溪水流淌在浓密的绿色之中,曲折蜿蜒,晶莹透明,呈淡淡的青色。在太阳光的映照下粼粼闪光,多么像一条晶莹润泽的玉带。啊,“玉溪”,真是名副其实的名字。李商隐为自己的体会而暗自欣喜。

    又拐过一个山头,狭窄的山谷豁然开朗起来。前面是很大的一块开阔地,两边的山势仿佛配合默契而互相躲避一样,都往后退了一段距离,经过二三里后再重新渐渐靠拢。于是,在这中间形成了一个不算太大的山间平地。

    刘道士指着正前面左边山腰上若隐若现的一个寺观,兴奋地对李商隐说:

    “哈哈哈,快到了。瞧,前面那片树林中露出红黄屋顶的地方就是朝野闻名的灵都观。那里如今依旧住着一位贵公主,有几十名道姑呢。”刘道士毫不隐讳,他来这里并非是求仙学道,而是奔那些求仙学道的道姑来的。

    “那,咱们住的道观在哪里?”商隐问。

    “就在咱们这边山腰中的那个地方。暂时这里还看不见。”

    随着刘道士,商隐来到山腰间的一个道观。山门匾上是“清虚观”三个字。上了十几个台阶,是建筑不太宏丽的正殿。绕过正殿,后面是道士们住的寮房。寮房前种着各种花草和药材,清香味袭人。两幢寮舍中住着几十名老道。   

     刘道士对这里很熟悉,绝大部分老道士都认识他,热情地与他打招呼。刘道士又把商隐引见给大家。大家见来了新道友,格外亲热,纷纷前来和商隐拉手,表示欢迎。商隐一下子被这里的纯情打动了。这里的气氛和官场中那些冷冰冰的面孔形成鲜明的对照。仙界和凡尘就是不同。商隐是个多情而好动情的人,他又以纯真朴诚的态度来对待这里的一切了。

    住过一段时间,商隐发现,这里的人虽然都穿道袍,但真正来修仙炼道的却没有几个人。大部分都和他一样,六根未净,凡心未泯。只有极少数的几名年龄大的老道是真正的出家,绝无凡心。可能是在尘世中受的打击太大了,他们心如槁木死灰,完全麻木,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刺激,再也无法刺激出他们对生活的兴趣了。 

    那些中青年道士,有的来此是寻找清静的学习环境以攻习举业,有的则是冲着对面灵都观中的那些女冠来的。所以,每当晨钟暮鼓,诵习经文时,这些人只是敷衍搪塞滥竽充数而已。跟着众人嘟囔一会儿,结束以后便各行其事去了。  

    每当朔日望日或一些节日,对面灵都观都要在殿中举行规模很大的法会。时间是大半天,允许世俗及各种人士观礼。每到此期,清虚观的男道士们许多人都不约而同地前去。商隐随着刘道士去了几次。

    这一天是七夕。法事在晚上进行。因怕人多太靠后,刘道士和商隐早早前去,占了较好的位置,坐在最前排。

    殿里灯火通明,如同白昼。香烟氤氲缭绕,与灯光交映在一起,增加了许多色彩和气氛,确实给人以如入仙界的感觉。

    随着几声清亮的钟声,一位衣着华贵,妆束精美的贵公主从彩绘玉真公主的大幅彩绘墙壁的左面款款登坛,一左一右两个仕女妆束的女冠陪着她。

    公主体态丰腴,虽妆饰华美,但并不太漂亮。两边陪侍的那两名少年道姑可太美了。面如桃花,眼如秋水,体态苗条匀称,缓迈莲步,娉娉婷婷。公主的本意是众星捧月,其结果是她身旁的这两颗星太亮了,反而使月亮显得黯淡无光。

    三人之后,是四名妆束一样的道姑,来到醮坛前依次坐在各自的位置上。

    商隐的眼睛始终没有离开公主左右的那两个道姑。刘道士看出了商隐的神态,贴着商隐的耳根,用极低的声音说:

  “那两个人都姓宋,是堂姊妹,左边是姐姐,我认识她,她不认识我。右边的那个跟我挺熟,也挺要好的,叫宋贞曜。等找个空儿我把你引见给她们姊妹。”

    商隐一边听着刘道士的介绍,一边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左边那位。那女子在念经中不时地稍稍撩起长着长睫毛的眼睑扫视一下观众,无意中和商隐紧盯着的目光碰撞在一起。

    人有内秀,外必显之。韩文公说:“内不足者,急于人知,霈焉有余,阙闻四驰。”这虽是针对当时社会上那些到处沽名钓誉,吹嘘自己的假学者、假高人而发的,但却道出一个普遍的真理,即真正的美好的有价值的东西不需要包装,内在的美在外观上一定会表现出来。卞和一眼就能发现和氏璧,伯乐能识千里马,均属此类。李商隐才高气傲,满腹锦绣均从他的眼神中流露出来,所以当那位美女的眼光与他的眼光碰撞时,立时忽闪了一下,随着本已极美的面庞略微又增加点绯红的色度,更焕发出一种迷人的光彩,这只有李商隐一个人才能感觉出来。

    李商隐的心灵震颤了,他的眼睛依旧停留在那位美女的脸上,尤其是那双具有迷人魅力的杏眼上。那女子仿佛感觉到了一样,目光刚刚挪开不久,又扫了回来,又是闪电般的碰撞。这是心灵的碰撞,每次碰撞之后,双方都各自产生一种莫名其妙的冲动。而这种冲动又伴随着强烈的幸福感、渴求感。

几度碰撞,两个人的心扉通过眼睛这个窗口都向对方敞开了。他们之间的眼神相互告诉对方,他们相爱了。但一个是贵公主身边的道姑,一个是刚入道学仙的士子,他们的爱情会有结果吗?

\"],[�C1��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