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谏院题名记
司马光
司马光,字君实,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世称涑水先生。登进士第,历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本传中说:“光于物澹然无所好,于学无所不通”。居洛阳十五年,绝口不谈政事,专力主编《资治通鉴》。
谏院题名记
司马光
古者谏无官,自公卿大夫至於工商,无不得谏者。汉兴以来,始置官。
夫以天下之政,四海之众,得失利病,萃於一官使言之[1],其为任亦重矣。居是官者,当志其大,舍其细[2];先其急,后其缓;专利国家而不为身谋。彼汲汲於名者[3],犹汲汲於利也,其间相去何远哉?
天禧初,真宗诏置谏官六员[4],责其职事。庆历中[5],钱君始书其名於版[6],光恐久而漫灭。嘉祐八年[7],刻著於石。
后之人将历指其名而议之曰:“某也忠,某也诈,某也直,某也曲。”呜呼!可不惧哉[8]!
[1] 萃:集中。
[2] 志其大:记录其大节和重要方面。舍其细:舍弃那些小事。
[3] 汲汲:积极追求貌。
[4] 天禧:宋真宗年号(1017-1021)。
[5] 庆历:宋仁宗年号(1041-1048)。
[6] 钱君:当是钱惟演。版:当是谏院中揭示记录的图版。
[7]嘉祐八年:即1063年。
[8] 惧:畏惧,警戒。
【译文】
古代没有专门规劝君王的官职,从公卿大夫到市井百姓以至于从事手工业和商业的人,没有不可以规劝君王的。汉朝建立开始,才设置谏官的职位。
将天下所有的政事,四海之内的百姓,国家社稷的得失利弊,都集中于谏官身上而让他们把一切意见都说出来。谏官的责任相当重啊!担任这个官职,应当注意重大的方面,舍弃细微的地方;把紧急的事放在前面,把不要紧的事放在后面;只考虑国家利益而不谋取个人利益。在名声方面汲汲追求的人,也会汲汲追求利益。求名和求利又能相差多远呢?
天禧初年的时候,真宗下诏设立谏官六名,负责具体的规劝皇帝的职责。庆历年间中,钱君开始将谏官的名字书写在专门的文书上,我恐怕日子长了名字会磨灭掉。于是在嘉祐八年时,将谏官的名字刻在石头上。
以后的人就可以逐个对着名字议论道:“这个人是忠臣,这个人是奸臣,这个人正直,这个人偏邪。”哎,怎么可以不忧惧呢!
【评析】
司马光为人简约,大公无私,勇于担当,文如其人。本文简要交待了谏官的由来以及其职责的重要性。作者认为这是非常重要的官职,责任重大,为此官者必须谨慎和忠诚,还要将谏官的名字刻在石上让当时和后来的人监督。他提出“专利国家,而不为身谋。”的观点,光明正大。通篇仅百余字,立论正大,气盛言宜,文势丰沛,曲折有致,字里行间可以体现其敢于直谏,公正不阿,不为身谋的可贵品格。
�;mso-a:{6c�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