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皇甫冉
皇甫冉(717?-770?),字茂政,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人。玄宗天宝十五年(756)进士及第。官至右补阙。幼年有文才,受张九龄、萧颖士等奖掖,后与刘长卿、刘方平等友善。五七律风格清远,为时所重。高仲武《中兴间气集》称“冉诗巧于文字,发调新奇,远出情外。”《全唐诗》存录其诗二卷,计二百三篇。
235春
皇甫冉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家住层城邻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反旆勒燕然。
【译文】
黄莺啼,燕子叫,好像在向闺中的思妇报告,新的一春又已来到。思妇的丈夫在马邑、龙堆等地征战,山河阻隔,令人心焦。家住在层城邻近汉朝的宫苑,思绪却随着月光向着边地飘。织布机中锦字回文诗倾述着深深的怨恨,楼上的花枝似乎也在嘲笑她孤栖独宿的日子多么难熬。她真想动问一下领兵的统帅,何时才能打败敌人,像车骑将军窦宪那样勒石燕然山后高奏凯歌班师回朝。
【注释】
[马邑]地名。故址在今山西朔县西北。
【评析】
这是一首具有反战色彩的征妇怨诗。首联出句写春日的美景,点出题目中的“春”字,以乐景写哀情,更增凄婉。对句用“马邑”、“龙堆”两地名代指边塞征战之地,用“路几千”暗点出“思”字。扣紧题目,就此渲染生发。颔联承前。出句写女子所居之所,对句写思念远人之情。“明月”一词暗示出是在夜间相思,朦胧的月光又增加凄迷色彩,抒情效果甚好。颈联用织锦回文诗之典暗示出这是位知识女性,知识越多思想感情越丰富,相思亦越苦,怨恨亦越深。此典感情容量很大。“楼上花枝笑独眠”有些浅露,略有纤巧轻佻之嫌。沈德潜说:“‘卢家少妇’之亚,惟‘笑独眠’句工而近纤,或难与沈诗争席耳。”(《唐诗别裁》卷十四)尾联再次用典,盼望丈夫能早日归来。典故中饱含着对主帅无能,不能早日结束战争的怨愤之情。以问句终篇,尤增深味。全诗紧扣“春思”二字布局谋篇,“一气蝉联而下,新丽自然,可谓情到兼神到矣”(乔亿《大历诗略》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