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227咏怀古迹(其四)
杜甫
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翠华想象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武侯祠屋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译文】
蜀先主刘备攻伐东吴来到三峡,当年辞世就在永安宫。望着空荡荡的山川,依稀可以想象当年皇帝銮舆的情景。雕栏玉砌的宫殿已不存在,故址就在这野寺院庭。古庙的松杉上居住着水鹤,每逢年节祭日便有来来往往的村翁。诸葛武侯的祠庙就在先主庙邻近,君臣一体共同享受着后人的祭奠和崇敬。
【注释】
[蜀主窥吴]指刘备当年起兵代吴事。刘备恨孙权杀害关羽,于章武元年(221)七月率军伐吴,次年六月败归白帝城,后死在永安宫中。
【评析】
此诗咏叹蜀先主刘备,有世事沧桑之感,也寓有君臣遇合难得之慨。清浦起龙说:“因庙而咏蜀主,悲不祀也。结以武侯伴说,波澜近便,鱼水君臣,殁犹邻近,由废斥漂零之人对之,有深感焉。”(《读杜心解》卷四之三)
首联从永安宫写起,追想当年刘备伐吴并驾崩于此的史事。颔联想象当时这里的繁华景象,如今已满目凄凉,只有空山野寺而已,有一种沉重的历史感。颈联继续描写古庙的荒凉萧条。“巢水鹤”似有寓意,与君臣遇合有关,当是反用“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曹操《短歌行》)的句意。死后之庙尚可“巢水鹤”,生前之礼贤下士亦可想而知也。“走村翁”写当地百姓还在怀念着这位曾叱咤风云的一代英主,按照节令而前来祭祀。尾联的“一体君臣”有双关意,用两庙邻近同受祭祀暗寓君臣遇合,心心相印的胜事。
刘备以仁德之主而著称于史,但使他获得更高声誉的则是“三顾茅庐”及以后的识贤、礼贤、尊贤、用贤的明智之举,故他的名字常和诸葛亮的名字连在一起,成为君臣遇合的典范。而这一点正是封建专制制度下的绝大部分士人所梦寐以求的,因为只有遇到明君才能有机会一展胸襟怀抱,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伟业,这便是刘备深受后人推崇的主要原因。
5B7j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