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陈与义
陈与义(1090-1139),字去非,自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政和三年(1113)登上舍甲科。绍兴中,官至参知政事。南渡后,诗词均有感喟国事之作。有《简斋集》、《无住词》。
临江仙
陈与义
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
【译文】
我放声吟诵起楚辞的诗句,来应酬度过这端午的节日。漂泊在偏僻的天涯海角,匆匆忙忙迎来这一时序。异乡的石榴花再红,也比不上京师里的舞裙艳丽。没有人能理解我此时的心意,慷慨悲歌之后,只有满帘风动习习。
【注释】
[楚辞]一种文学体裁,也是骚体类文章的总集,这里代指届原的作品
【评析】
本词是南宋初期作者流亡两湖时所作。是特定历史背景下产生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上片吊古伤今,抒发国破家亡及世无知己的悲慨。下片惜时伤老,对屈原的爱国精神表现高度的礼赞。
上片开头两句,点明节日,高咏楚辞并不仅仅为应酬节序,而是表现对屈原的钦敬,为尾句埋下伏笔。“榴花不似舞裙红”,表现其心绪不佳。“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是对南宋君臣一味逃跑,对许多时人对国事麻木不仁的强烈不满,与他的《雨中再赋海山楼诗》中的“慷慨赋诗还自恨,徘徊舒啸却生哀”两句用意相似,只是词意较为含蓄而已。下片开头两句并非徒自伤老,而是对政局的不满,也包含自己报国无门的愤慨。尾二句凭吊怀念屈原,有千古一哭的知遇之情。全词风格沉郁峻健,感慨颇深。元好问评曰:“含咀之久,不传之妙,隐然眉睫间,惟具眼者都能赏之”(《自题乐府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