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张元干
张元干(1091-约1170),字仲宗。福州(今属福建)人。自号芦川居士、真隐山人。靖康元年(1126),曾任李纲行营属官,官至将作少监。绍兴元年(1131)因不满秦桧专权误国,弃官归隐。后因作词对李纲、胡铨表示同情,曾入狱,被削除官籍。早年词风婉媚,南渡后,多写时事,感怀国事,词风豪放,为辛派词人之先驱。有《芦川词》、《芦川归来集》。
132石州慢
张元干
寒水依痕,春意渐回,沙际烟阔。溪梅晴照生香,冷蕊数枝争发。天涯旧恨,试看几许消魂?长亭门外山重叠,不尽眼中青,是愁来时节。
【译文】
寒冷的河水缓慢消退,岸边留下一线沙痕。春意渐渐回临,空阔的沙洲烟霭纷纷。晴日朗照,溪边新开放的梅花香气氤氲。数枝梅花争相吐蕊,装点新春。我独在天涯满腔怨恨,试想我现在是何等的悲怆伤神?长亭门外,群山重叠,望不断的远山遥岑。正是最令人忧伤的节令时分。
【注释】
[寒水依痕]杜甫《冬深》诗“花叶惟天意,江溪共石根。早露随类影,寒水各依痕。”此处化用其意。
【评析】
本词别本题为“感旧”。抒写客子思乡念亲的情怀。上片前五句描绘初春时节水边沙际之景,点明时令,绘景清新如画。后五句移情入景,因见梅发而引起“天涯旧恨”。下片抒发相思之情,且从对方设想,是进一层的写法。词意含蓄深婉。
张元干是南宋初爱国志士,政治立场极为坚定,坚决主张抗战,支持李纲,支持胡铨,反对秦桧,曾被下狱削除官籍。晚年寓居福州。因其有此经历,故黄蓼园认为本词是“因送友而除名,不得已而托于思家,意亦苦矣。”似有牵强附会之嫌。细品全词,还是抒客子思亲之情怀。开篇五句化用杜甫诗意却了无痕迹,写初春之景极为熨帖生动。“天涯旧恨”为上片之眼,也是全词感情的出发点。长亭望远更显思归之切。下片开头“情切”二字精彩,绾合双方,既说自己情切,也引出对方思念自己的情景。从“孤负枕前云雨”句看,所思者就是妻子。再从末尾两句看,似乎作者离家时间预计在一年左右。若此,便不是被贬谪时与朋友分手的作品,因为那是无法预算归期的。词风婉丽而不凄苦,可能是南渡前的作品。
��f��?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