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登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译文】
高楼的近处鲜花开放,使我这位远方的客子更加感伤。在这国破家亡的艰难时刻,一个人孤独地来到楼上。骋目远眺,美丽的锦江在日夜流淌,两岸的春色蜿蜒绵长。玉垒山上的浮云飘忽不定,从古到今也没有固定的模样。大唐帝国的命运非常久远,就像天上的北极星那样。西南面的寇盗不要侵犯疆土,不要产生推翻朝廷的妄想。令人叹息的是那位昏庸误国的刘禅,至今依然有他自己的祠堂,还在承受着后人的祭祀,真是天大的荒唐。我还在默默地思想,不知不觉中已经暮色苍茫。姑且也像当年的诸葛亮,他爱好吟诵《梁甫吟》,我也写下这首诗章。
【注释】
[锦江]岷江支流,自四川郫县流经成都市区西南,杜甫草堂临近锦江。
[玉垒]山名,在今四川茂汶县。
[北极]北极星,喻指唐王朝。 [西山寇盗]指吐蕃。
[后主]即蜀汉后主刘禅。还:仍旧。
[梁甫吟]《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甫吟》。”
【评析】
本诗写于代宗广德二年(764)春,诗人客蜀已经是第五个年头。前一年春天刚刚平定安史之乱,秋天吐蕃便攻陷长安,代宗出逃。不久,郭子仪收复京师,乘舆返回。年底吐蕃又攻陷蜀北的一些州县。朝廷内外交困,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朝政混乱不堪,灾难重重。这些都是“万方多难”的内容。
起笔突兀,因果倒装,先说见花伤心的反常现象,再说伤心是因为“万方多难”的缘故,出人意表。“万方多难”是全诗抒情的出发点。“登临”则是观景的前提,可见首联具有提纲挈领,统摄全篇的作用。颔联描写山河的壮丽,上句写空间之广阔,下句写时间之悠远。天高地迥,古往今来,构成一幅阔大悠远,贯通古今的具有立体感的境界,充分显示出诗人视野的广博和胸襟的开阔。颈联议论天下大势。“终不改”三字表现出杜甫对唐王朝的一片忠心,倾诉了热爱国家和渴望安定统一的愿望,其中也包含着可贵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尾联借古讽今,用曲笔表达对国家前途的无限关注之情。刘禅是亡国之君,仍受庙享,而当时的皇帝代宗李豫也非明主,正是由于他宠信宦官搞乱朝政才“万方多难”的。刘禅当初尚有名相诸葛亮辅佐,而代宗身旁却没有贤相能臣,国事岂不堪忧?但自己又万般无奈,空有济世之心,苦无献身之策。只能吟诗自遣忧愁,如此而已。愁思绵绵,情味深婉。
本诗在练字方面特别突出,除尾联外,诗人将每句的句眼皆放在第五字。首句的“伤”字奠定全诗悲怆的基调,并造成悬念。次句的“此”字含义丰富,兼有此时、此地、此人等多种意义,强调环境之特殊。三句的“来”字显示出春色扑面而来,四句的“变”字语义双关,借浮云变幻喻世事沉浮多变。五、六、七句的“终”、“莫”、“还”三字也都非常警拔凝练,各有深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