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70定风波
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译文】
不要听风穿树林,树叶也带来风雨之声,这又怎能妨碍我一边吟诗长啸,一边缓步徐行。穿着草鞋,拄着竹杖,一身轻松。胜过车马喧阗,闹闹哄哄。谁怕这么点风风雨雨,我毫不在意,任凭一阵烟雨迷濛。
【注释】
[定风波]唐教坊曲名,又名定风流、定风波令等。双调六十二字。
【评析】
词人从黄州去沙湖途中偶遇小雨,本是司空见惯的日常小事,却写出如此清新隽永的佳篇。写眼前景,寓心中事,因自然现象,谈人生哲理,足显作者才思之敏捷,思维之活跃。
上片起二句写风雨来得突然而且还不小,竟“穿林打叶”。“莫听”二字已见性情,大有“泰山崩于前而岿然不动”之气概,不仅如此,尚能“吟啸”、“徐行”,是加倍手法,显出不为外物所动之心境。“竹杖”二句以实寓虚。“竹杖芒鞋”为步行旅游时所用,属于闲人;车马则是富贵宦达之象征,属于官员,均为行路所用。“轻胜马”表现出作者当时轻松的心态,即所谓“无官一身轻”之意。故转出结句“—蓑烟雨任平生”。“任凭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下片换头三句是写实,春风虽微寒,但驱雨散去,山头夕照相迎,身上暖暖烘烘。一切都已过去,就像什么也没发生。回首望去,感触顿生:“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自然界中风雨阴晴变化莫测,不要管它;社会生活,仕途之上,也是如此,也不必管他。如果不在乎风风雨雨,也就不必盼什么天晴。这便是“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深刻含义,也是本词思想意义的深刻性之所在。全词则表现出一种听任自然,不怕挫折,乐观旷达的大丈夫的胸怀。郑文焯评曰:“此足证是翁坦荡之怀,任天而动。琢句亦瘦逸,能道眼前景,以曲笔直写胸臆,倚声能事尽之矣”(《手批东坡乐府》)。
�*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