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66洞仙歌
苏轼
余七岁时,见眉州老尼,姓朱,忘其名,年九十岁。自言尝随其师入蜀主孟昶宫中,一日大热,蜀主与花蕊夫人夜纳凉摩诃池上,作一词,朱具能记之。今四十年,朱已死久矣,人无知此词者,但记其首两句,暇日寻味,岂[洞仙歌]令乎?乃为足之云。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欹枕钗横鬓乱。
【译文】
天生的冰肌玉骨,自然满身清凉无汗。吹来一阵习习的轻风,淡波的香气充满这水中的阁殿。暑气太重,令人难堪,挂起彩色的帘幕,一线月光映进幕帘。人尚未能入睡,斜倚绣枕.金钗横斜鬓发纷乱。
【注释】
[洞仙歌]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有令词和慢词两种.体式较多,本词为令词,属于中调,双调八十三字。
【评析】
据小序可知,本词是作者为补足后蜀主孟昶夏夜纳凉词所作。只知开头两句,便全凭想象而写成如此情韵俱美的绝妙好词,实词家之圣手,文事之神工。本词虽咏宫中轶事,亦寓暗伤流年之感。上片写暑热难眠,渲染现境,下片写户外纳凉,风情旖旎,蜀主之温存,宠妃之娇态,俱在境中。
上片开头两句为孟昶原作,写其天生丽质,冰玉之体。“水殿”以下为东坡续作。“暗香满”,含蓄有韵致。是池中荷花之香,是室内之熏香,还是美人玉体之香,均未点破,或兼而有之。在凉爽的视觉中再加此味觉,更沁人心脾。沈祥龙《论词随笔》说:“词韶丽处,不在涂脂抹粉也。诵东坡‘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句,自觉口吻俱香。”“绣帘开”几句主旨在渲染天太热,故开帘,因开帘而月光入,才见人未眠之态。为下片作铺垫。换头三句写携手到户外纳凉,时已深宵,寂无人声,唯见星空灿烂,时有流星一点,掠过河汉。极写夜之静谧,超妙入神。“试问”二句设想对话之词,一问一答间,道出夜已过三更,已该归宿,但暑气未退,故屈指盘算,盼望秋风早来,俱在情理之中。煞尾两句,系之以深慨,似代言,又似自语。人们就在温情脉脉中,在渴盼中,度过了许多流年。夏热则盼秋,冬寒而盼春,对自然节令如此,对人生际遇不也如此吗?人们常常是在现实缺陷中追求想象中的未来的美好境界。待理想实现后发现还有缺陷,永无止息,不停追求,而流光不待,人们便在追求中走完了人生旅途。这又是何等深邃的人生哲理的思考!
iI�Ta�t�ѱn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