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宋词三百首译注评之6

(2016-11-17 09:24:36)
标签:

杂谈

6菩萨蛮

张先

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    当筵秋水慢,玉柱斜飞雁。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

【译文】

用高雅的古筝演奏哀怨的《湘江曲》,在悠扬的声声音符中,似乎看到湘江春水的碧波。纤细的手指在十三根弦上随意弹拨,似乎将幽怨和怅恨尽情诉说。    面对酒宴,眼如秋水般明眸慢转,琵琶上的玉柱似一行斜飞的秋雁。当弹到情深意切的时候,怅惘之情慢慢地爬上她那微蹙的黛眉之间,显得更加美貌和楚楚可怜。

【注释】

[菩萨蛮]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此调三体,正体为双调四十四字。    [十三弦]古筝十三弦,拟十二月加闰月。    [秋水]意同秋波.形容女子眼睛之明媚。    [玉柱句]渭筝柱斜行排列,似斜飞的群雁。    [春山]当是一种眉式。晚唐五代至宋初流行眉式多与“山”字相关,如“小山”、“远山”等。

【评析】

本词又见晏几道《小山词》中。全词集中描写席间弹筝女子的风采神韵及幽怨愁苦之情。上片以声传情,侧重写弹筝时的神态和音乐效果。下片以情写声,侧重写弹筝女的美貌与神情。

上片开头两句写由哀怨的曲调而想象到湘江之水的清澈,属于通感之法。《湘江曲》当是唐宋时期著名琴曲,当是与舜之二妃投湘水而死的典实有关的哀曲怨调。唐代诗人钱起《省试湘灵鼓瑟》诗有“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清”的诗句,可为参考。“写”、“传”二字最为关键,写是表现景物的,传是传达感情的。由写到传,暗示出演奏的过程及兼顾客观主观的两个场面,笔法细密。下片侧重写情态,媚眼缓移,写其弹奏时凝神专注的神情。结尾两句写因演奏而更动真情,双眉微蹙,含情脉脉,以外在之神态传内在之深情,意态凄婉,精致蕴藉,沈际飞评曰;“断肠二句俊极,与‘一一春莺语’媲美”(《草堂诗余正集》)。

7醉垂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