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5【越调·小桃红】离情
张可久
几场秋雨老黄花①,不管离人怕②。一曲哀弦泪双下③。放琵琶,挑灯羞看围屏画④。声悲玉马⑤,愁新罗帕⑥,恨不到天涯。
【注释】
①老黄花:使黄花变老。黄花,指菊花。
②不管:不顾、不理会。 ③哀弦:悲哀凄凉的乐曲。 ④挑灯:把灯挑亮。围屏:周围的屏风。
⑤玉马:当指檐马。古代屋檐上所挂之金属铃铛,风吹撞击有声,通常称铁马。
⑥罗帕:绫罗的手帕。据曲意理解,当是情人所赠之物。
【译文】
几场秋雨便使菊花衰老枯黄,也不顾惜离别人的惆怅感伤。弹奏一曲悲哀的琵琶曲子后,泪水便流满我的脸庞。我轻轻放下那把令我伤感的琵琶,把油灯挑亮羞愧地把周围屏风上的图画观赏。这时候传来房檐上风吹铁马的声响,看到绫罗手帕更加思念忧伤,恨不得身长翅膀到天涯海角也要把你寻访。
【评析】
这首小令抒写一位女子的离愁别恨。首句写景点明时令,同时也具有比兴意义。秋雨象征摧残爱情生活的恶势力,黄花老暗喻抒情主人公的年老色衰。其实,这只是表现主人公当时的主体心境很感伤,她感到自己的精神面貌非常憔悴,并不是真的老了。用菊花比喻衰老瘦弱是常见的意象,李清照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成为千古绝唱便是著名的例证。“不管”二字有埋怨的意味,秋风秋雨只管随季节而至,当然不会管人间的闲事,埋怨得没有道理却表现出怨艾之情。“一曲哀弦”以下三句写这位女子的行为,属于行动描写,以外显内。她独自演奏感伤的乐曲,泪流满面。放下琵琶,又挑亮灯仔细端详周围屏风上的图画。屏风上的画当是表现男女相亲相爱故事的。古代以男女爱情故事为屏风上绘画题材的情况屡见不鲜,在古代文学作品中这种记载经常可以看到,而在词曲作品中所见尤多。而这可能是“羞看”的原因,羞主要是羞愧,当是非常复杂的心理活动,画面上的美人卿卿我我的情境勾起抒情主人公的美好回忆,回忆中便有羞涩和幸福,而在现实中又是孤苦伶仃,故惭愧。“愁新罗帕”意谓见到新罗帕更增新愁,恨不得能随情人而去,哪怕是天涯海角。全曲塑造了一位感情纯真多愁善感的女性形象,境与情谐,人物形象生动逼真。如果我们在简单回顾全篇之结构的话,就会发现,开头两句写外面的风风雨雨,是美人听到的,第三句写弹奏琵琶后落泪,四五句写放下琵琶看屏风上的图画,接着是听玉马,看手帕,最后是想。这样,全篇的结构就是听、弹、落泪、看、听、看、思,完全围绕主人公的行为和心理来写,笔墨集中,故抒情效果很强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