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隋唐生活掠影之娱乐博戏

(2016-10-10 06:17:14)
标签:

杂谈

​ 唐代娱乐博戏大观
人需要休闲和游戏来调节生活节奏, 增添生活乐趣。如何玩, 玩什么都
可反映人的修养。而整个社会的文艺娱乐活动状况, 也是这个社会文明程
度的一种表现。隋唐人都爱玩什么, 是怎么玩的, 有哪些奇闻逸事, 这是本
篇所要介绍的内容。下边, 就请读者随着我的笔, 一同去参加一下唐代人的
各种游戏活动。
一、 荡秋千和斗百草
女人是半边天, 这话虽然太现代化了,
但却说出了一个绝对的真理, 人类社会就
是由男人和女人这两个性别的人组成的,
女人是半边天, 我们在探讨隋唐人生活状
况时, 怎么可以忽略半边天呢?
女性受的限制比较多, 但在各个游戏
的场合, 几乎都少不了她们的倩影。而荡
秋千和斗百草则是女性的专项游戏。荡秋
千古今不会有什么变化, 都是立个架子, 用
两根绳索绑上一块木板, 女子往上一站或
是一坐, 有人推送, 借惯性向前后不断荡悠
起来而已。只不过是玩的人数多少, 花样变化如何不同。
唐代是个充满浪漫气息的时代, 女性玩的热情空前高涨, 荡秋千的游戏
非常普及。特别是清明寒食节的时候, 宫廷内外, 朝野上下, 城里郊区, 到处
159
隋唐生活掠影 第169页 共248页 C M Y K 2016-06-20 15:45:19
隋唐生活掠影
都可以看到飘荡飞舞的身影和欢歌笑
语。开元天宝年间, “宫中至寒食节, 竞竖
秋千, 令宫嫔辈戏笑以为宴乐。帝呼为半
仙之戏。 ” 传到宫外后, “都中市民因而呼
之。 ” (《开元天宝遗事》)不仅宫中和京师
盛行寒食节荡秋千, 郊区和各地都如此。
王维《寒食城东即事》诗曰: “溪上人家凡
几家, 落花半落东流水。蹴鞠屡过飞鸟
上, 秋千荡出垂杨里。 ” 这么个几户人家
的小村庄, 也有人在荡秋千, 还有人在玩
蹴鞠。
斗百草是女性和儿童的游戏, 在民间
为盛。这种游戏起源于古代荆楚一带, 唐
代妇女儿童很喜欢玩。刘驾《桑妇》: “归来见小姑, 新妆弄百草。 ” (《全唐诗》
卷五百八十五)这是采桑刚刚回来的劳动妇女和自己的小姑子玩。崔颢的
《王家少妇》诗: “闲来斗百草, 度日不成妆。 ” (《全唐诗》卷一百三十)这是少
妇因思念丈夫而靠斗百草来消磨时光。白居易《观儿戏》: “龆龆七八岁, 绮
纨三四儿。弄尘复斗草, 尽日乐嘻嘻。 ” ❶是看儿童在玩斗百草。从这种游戏
的性质来看, 也只适合于田野农村而不适合市镇, 因其前提是野草品种要丰
富。而且劳动妇女似乎更有优越性, 因为劳动生活使她们认识的花草多。
斗百草的具体玩法不太清楚, 说法不一。从吴融 “斗草倩裙盛” (《个人
三十韵》,《全唐诗》卷六百八十五)来看, 需要的草很多。很可能是比赛看谁
采的草品种多, 或谁认识草的品种多。笔者依稀记得童年时代也曾经玩过
这种游戏, 好像是去折一种细长的草, 中间一根筋, 两边对称而生支叶, 细长
几乎与针差不多。每根草上分支的叶大约 30 左右。一人拿叶, 手握一头, 露
出一半给对方, 让对方随意掐下, 然后猜手中剩下的部分是单还是双。说的
和猜的一致为赢, 否则为输。一边掐一边还念叨什么话。估计这种玩法可
❶朱金城笺校:《白居易集笺校》, 上海古籍版第二册, 第 524 页.
160
隋唐生活掠影 第170页 共248页 C M Y K 2016-06-20 15:45:20
唐代娱乐博戏大观
能是古代斗百草玩法的一种。郑谷《采桑》诗: “何如斗百草, 赌取凤皇钗。 ”
(《全唐诗》卷六百七十四)说明也有女子用斗百草来赌博。
皇宫中没有那么多品种的草, 宫女们不甘寂寞, 便受此启发而斗百花。
南汉主刘 暮春令宫女斗花, 凌晨打开后苑, 让宫女随便采摘, 然后回宫中
斗花, “负者献耍金耍银买燕。 ” (《清异录》) “燕” 是 “宴” 的通假字, 可见输的
宫女还要拿出首饰来置办酒筵。
斗花在长安也很盛行, “长安士女, 春时斗花。戴插以奇花, 多者为胜。
皆用千金市名花, 植于庭院中, 以备春时之斗也。 ” (《开元天宝遗事》)这肯定
是贵族家的事, 谁能有闲钱买名贵的花专门准备一年一度的斗花呢!如此
斗花也带来一定的负作用, 就是人们纷纷到开放的公园中去折花, 使名花受
到蹂躏。杜牧《杏园》诗曰: “夜来微雨洗芳尘, 公子骅骝步贴匀。莫怪杏园
憔悴去, 满城多少插花人。 ” (《樊川诗集注》卷二)公子折花插花不一定是斗
花, 但与这一习俗有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