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元曲三百首译注评之195

(2016-10-07 05:58:15)
标签:

杂谈

195【双调·水仙子】展转秋思京门赋

乔吉

琐窗风雨古今情,梦绕云山十二层。香销烛散人初定,酒醒时愁未醒。三般儿②捱不到天明。巉地罗帏静,森地鸳被冷,忽地心疼。

【注释】

①琐窗:带花格之窗。 ②三般儿:三番、三次。

【译文】

       花窗外的风雨吹来古今同样的感情,梦中云山雾罩缭绕着云雾山林十二层。熏香的香烟散去蜡烛熄灭人们刚刚宁静下来,酒醒的时候愁不但未醒反而更浓,五次三番也捱不到天明。冷不丁地忽然感觉帷帐里太清静,冷不丁地忽然又感觉鸳鸯被的被窝里太冷,冷不丁地忽然感觉心口窝堵的有些疼。

【评析】

这是一首客居思乡的经典作品,意境清晰,语言明净,情感真实。从题目可知,这是乔吉客居京师时所作,那种感情就更深刻悠远。既然进京,参加科举考试或者干谒求仕的可能就最大。“争名于朝”,因此进京参加考试的可能最大。这样,作者的感情就比较好理解了。如果是参加科举考试,那么这首作品写在什么时候不太好说。考试前、考试后等待结果的两个时间可能大。如果知道结果,在作品中一定可以看出蛛丝马迹来。“琐窗风雨古今情,梦绕云山十二层”两句很朦胧,实际是醒后朦朦胧胧的感觉,这时候,外面的风雨吹打着花窗,自己在隐约朦胧的梦境中刚刚出来。“香销烛散人初定,酒醒时愁未醒”两句紧接前面的意脉,是说等醒过来才感觉到缭绕的香烟也散去了,蜡烛也灭了,人生也都没有了。酒醒实际就是梦醒,但是忧愁却没有办法醒来。这种情绪才是中心和关键。“三般儿捱不到天明”,“三般儿”是口语,大意是说三次迷迷糊糊地睡去,三次又冷不丁地一激泠就醒了,还是捱不到天明。这“三般儿”又暗启最后的三句话:“巉地罗帏静,森地鸳被冷,忽地心疼。”仔细分析,极其传神,是自己真正经历的感情经历,故很有层次感,如同身临其境。人在大梦初醒时,很多意识都模糊不清,故其感受也是一点点清晰起来,这种感觉是从远都近,由外到内的。因此他最先感受到的是“罗帏静”,罗帷里的空间十分寂静,由于寂静感受到自己非常孤单,忽然一下子就感受到被窝有点冷清,这种孤单冷清造成自己内心的凄凉。人不是独居动物,需要爱的温馨,男人需要女人,女人需要男人,离开那一半都会孤单寂寞冷清无聊。而这三个层次前面又都用了表示突然的副词,更增加了表达力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