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郑光祖
郑光祖,字德辉,生卒年不详,平阳襄陵(今山西临汾附近)人。曾以儒补杭州路吏。在浙江一带当过小官。为人方正耿直,不轻易与人交往。所作杂剧在当时就“名闻天下,声振闺阁”。年寿较高,伶人尊称他为郑老先生。《录鬼簿》成书(1330年)前已在杭州病逝。杂剧代表作《倩女离魂》流传甚广。郑光祖为此获得极高声誉,被列为元曲四大家之一。对明汤显祖创作著名传奇《牡丹亭》有一定影响。散曲今存小令六首,套数二首。
158【双调·蟾宫曲】梦中作
郑光祖
半窗幽梦微茫,歌罢钱塘①,赋罢高唐②。风入罗帏,爽入疏棂③,月照纱窗。缥缈见梨花淡妆,依稀闻兰麝余香。唤起思量,待不思量,怎不思量!
【注释】
①钱塘:当是歌唱钱塘的歌曲。或者是柳永的《望海潮》,其中有“钱塘自古繁华”的词句。
【译文】
【评析】
这首小令描写梦中的情景和梦后的思量。用梦为线索结构全篇,有点类似苏东坡的《江城子·记梦》,层次是梦中,梦醒,回忆梦境,梦后的思索。“半窗幽梦微茫,歌罢钱塘,赋罢高唐”,开篇三句写梦境中的情景,半明半暗的窗户,美人歌唱完“钱塘自古繁华”,而自己仿佛是梦见了巫山神女的高唐赋一样。写得朦胧迷离,恍恍惚惚。“风入罗帏,爽入疏棂,月照纱窗”三句写梦醒的原因和初醒时的感觉,前两句是明显的互文见义,即秋风的凉爽之气进入窗户进入帷帐。因此自己醒来,只见朦胧的月光照耀着纱窗。这大概是初醒之人都有的感觉,因此很能引起共鸣。“缥缈见梨花淡妆,依稀闻兰麝余香”两句幽眇美丽,既可以是美人,也可以是梅花。或者两者兼有,既思念美人,也思念梅花。“唤起思量,待不思量,怎不思量”,用不能抑制的思量表达对美人和梅花,即美人般的梅花和梅花般的美人的思量,追求美好的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