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沈佺期
沈佺期(656-715),字云卿,相州内黄(今属河南)人。官至太子少詹事,世称“沈詹事”。高宗上元二年(675)进士及第。曾因贪污及谄事张易之被流放驩州。诗与宋之问齐名,并称“沈宋”。对格律诗的最终定型颇多贡献,对七律所起作用更大,为王维前唐代七律创作成就最著者。其作多应制诗,被贬时期的作品则题材扩大,情感凄惋,多直抒胸臆之篇。明人辑有《沈佺期集》。
135杂
沈佺期
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译文】
听说在那遥远的边塞重镇黄龙戍,连年来烽烟不断,战争不停。令人伤心惋惜,那深闺中春情蜜意的明月,常常把惨淡的月光洒向军营。闺中的少妇春季里相思难耐,兵营中的丈夫亦夜夜盼归魂牵梦萦。他们只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就是渴盼早日结束战争。可哪位将军能率部出奇制胜,一举攻取敌人的战略要地而制止战争取得和平?
【注释】
[黄龙戍]唐时东北要塞,在今辽宁开原市西北.即开原老城。
【评析】
本题共三首,都是征妇怨类的题材。本篇原列第三首,除怨恨“频年不解兵”外.还盼望出现良将以早日结束战争,含有对边将无能的愤懑之情。
首联叙事,交代地点、背景与事件,揭示造成家庭悲剧的原因是连年的边塞战争。颔联借月抒情,用一轮明月把相隔千里的闺中和军营联系起来,体现时间上的统一性,男女双方都在望月相思。明月又有团圆的寓意,暗寓着昔日夫妻和美共谐鱼水的幸福情景,与现实的离别相思形成强烈的对比,更突出了战争的罪恶,深化了主题。颈联进一步描写双方相思之苦况,补足前意。尾联表达盼望战争早日结束的心情,进一步烘托主题。
本诗在艺术表现上有两点值得借鉴。一是颔联采用“流水对”的方式,两句诗如脱口而出,顺流直下,共同表现一个意思,语言活脱而含蕴丰厚。二是互文见义的手法用得熟练而巧妙,这主要表现在颈联上。“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乍看稍嫌费解,细品方知妙味。原来是说“少妇良人春春意夜夜情”,意谓二人无年无日、无时无刻不受着相思之苦的煎熬,表现双方相思的长期性和一贯性,使情感的抒发更加真挚而椿厚。这些地方,应多加体会,对写诗解诗均大有补益。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