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唐诗三百首译注评之128

(2016-08-27 16:11:27)
标签:

杂谈

128哀江头

杜甫

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万物生颜色。昭阳殿里第一人,同辇随君侍君侧。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箭正坠双飞翼。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黄昏胡骑尘满城,欲往城南望城北。

【译文】

我这个少陵的野老忍不住悲声哭泣,在春日里偷偷地来到曲江的隐僻之地。曲江两岸的楼台宫殿千门尽上锁,那细细的柳枝与新生的嫩蒲又在为谁而吐绿?往昔皇帝车驾到南苑,苑中万物精神抖擞光灿烂。昭阳殿里受帝恩宠绝代第一人,同车随驾侍奉君王在身边。车前女官威风凛凛佩弓箭,座下洁白宝马衔着金勒气不凡。那女官翻身仰面朝天射一箭,一箭射中双鸟一齐落眼前。如今那位明眸皓齿佳人在哪里?血污的游魂到处游荡无归宿。清澈的渭水东流剑阁巍巍何艰险,一远去一深埋两处渺茫彼此无消息。人有情感眼泪难抑沾衣襟,江水江花没有感情照常开放照样新。黄昏来临叛军满城调动起土尘,我黯然神伤心不在焉要回城南却糊里糊涂向北行。

【注释l

[少陵野老]杜甫自称。少陵是汉宣帝许后的陵墓,杜甫曾在其附近住过,故自谓。    [潜行]偷偷地行走。    [曲江曲]曲江弯曲隐僻处。    [江头宫殿]曲江池边上修建许多豪华的楼台馆所,有临时行宫,三省各部都有专门宾馆。    [新蒲]新生的蒲草。蒲草,一种水生植物。    [霓旌]皇帝仪仗中有缀着五色羽毛的彩旗,望之如霓虹,故称。    [南苑]即美蓉苑,为玄宗的行宫,位于曲江南面。    [生颜色]增添光彩。    [昭阳殿]议成帝时殿名,为成帝宠妃赵飞燕所居。    [第一人]本指赵飞燕,此借指杨贵妃。    [辇]皇帝乘的车子。    [才人]宫中女官名。    [嚼啮]勒马的嚼绳。    [明眸皓齿]明亮的眼睛洁白的牙齿。形容人美。    [血污游魂]指杨贵妃被缢死马嵬坡。    [剑阁]地名,为由秦入蜀之险要,今属四川。    [臆]胸。    [胡骑]指安史叛军。    [望城北]向城北,即向城北走。用以表达诗人内心的极度悲伤,乃致精神恍惚,认错方向。

【评析】

安史乱中,杜甫携家逃亡到鄜州羌村,稍做安顿后只身投奔肃宗,不料途中被叛军捉获,遣送长安。由于叛军不认识杜甫,不知他是官员。因此杜甫尚未完全失去自由,可以在城中走动,故能“春望”,也能去“哀江头”。本诗通过曲江池昔盛今衰的强烈对比,哀叹国家的残破衰败,抒发悲恸欲绝的爱国之情。

诗分三层。开头四句为第一层,叙事兼写景,语言沉郁,感情压抑。往日繁华喧嚣的曲江池如今已经无人,诗人才可以一个人悄悄来到这里找个僻静地方回忆往事。“江头宫殿锁千门”一句把曲江萧条冷落的景色表现很充分。“忆昔霓旌下南苑”到“一箭正坠双飞翼”八句为第二层,描写乱前曲江池的繁华景象。集中笔墨刻画唐明皇和杨贵妃同游时的热烈场景。为最后一层作铺垫。“明眸皓齿今何在”到最后八句是第三层,归结到“哀”的主题和具体内容上,用杨玉环之惨死代表国家的残破不堪和政治的动荡。皇帝连自己最心爱的女人都保不住,生离死别,其他还用说吗?最后两句写伤心之致,竟到精神恍惚的程度。

    本诗结构很有章法,用四、八、八的层次,匀称整齐。在写景上,先是现实,中间回忆写往昔,最后再回到眼前实景上,实际可以看作是实-虚-实;与景物相适应的是内在感情,感情则是哀-乐-哀。中间的虚衬托前后的实,中间的乐衬托前后的哀,使“哀”更哀,这便是对比的效果。另外还有一点,从未见有人指出,即“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箭正坠双飞翼”两句是否别有含意?一般都认为写当时乐事,但射落“双飞翼”是否影射后文的杨贵妃和唐明皇劳燕分飞呢?是他们自己的过渡享乐,射落自己的“双飞”生活呢?唐明皇和杨贵妃游曲江之风流韵事一定很多,杜甫为何选取这样一个镜头,值得深思。应当从两方面思考,一是射落比翼鸟之事是否有记载,是否实有其事,如果有,杜甫可能认为是事谶,如果没有,则影射之意当很明显了。特提出供读者诸君思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