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第十二章
孟子曰:“居下位而不获于上1,民不可得而治也。获于上有道,不信于友,弗获于上矣。信于友有道,事亲弗悦,弗信于友矣。悦亲有道,反身不诚,不悦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其身矣。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
【注释】
【细读】
“诚”是人生成功之基石
《中庸》中说:“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获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获乎上矣。信乎朋友有道,不顺乎亲不信乎朋友矣。顺乎亲有道,反诸身不诚不顺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这段话和孟子本章的语言和逻辑基本一致,两者一定有先后的关系,如果仔细思考,很可能《中庸》就是孟子作的,或者是孟子弟子参与作的。当然这个问题不是本书所能解决的。但是,二者之间肯定有关系是毋庸讳言的,也是我们应该思考的一个问题。这里是从外向内,从大到小进行推理的过程:即在下位如果不能得到上司的信任便不能治理好百姓,而能够取信朋友就可以获得上司信任,如果能够取悦父母就能够取信朋友。最后得出“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诚其实就是真实诚信而没有任何虚伪和隐瞒。人类最高境界便是真善美,而真善美中真是排在第一位的,是前提是基础,没有真诚怎么会有善?没有真善便没有美。而真在心理方面的表现就是“诚”。南宋诗人杨万里当时去向前辈主战派大将张浚请教做人如何才能成功,张浚告诉他其实就一个字“诚”,杨万里心领神会,回家把自己的书房改名为“诚斋”,并作为自己的号,并把“诚”字奉行终身,无论在人品还是在诗歌方面都取得很高的成就。可见“诚”是做人成功的前提和必要条件。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