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103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
韩愈
五岳祭秩皆三公,四方环镇嵩当中。火维地荒足妖怪,天假神柄专其雄。喷云泄雾藏半腹,虽有绝顶谁能穷?我来正逢秋雨节,阴气晦昧无清风。潜心默祷若有应,岂非正直能感通?须臾静扫众峰出,仰见突兀撑青空。紫盖连延接天柱,石廪腾掷堆祝融。森然魄动下马拜,松柏一径趋灵宫。粉墙丹柱动光彩,鬼物图画填青红。升阶伛偻荐脯酒,欲以菲薄明其衷。庙令老人识神意,睢盱侦伺能鞠躬。手持杯珓导我掷,云此最吉余难同。窜逐蛮荒幸不死,衣食才足甘长终。侯王将相望久绝,神纵欲福难为功。夜投佛寺上高阁,星月掩映云膧朦。猿鸣钟动不知曙,杲杲寒日生于东。
【译文】
祭祀五岳的规模如同祭祀三公,五岳中四岳环镇四方嵩山镇当中。南方属火荒僻遥远多妖怪,天帝授予衡山山神权力称其雄。喷云吐雾迷茫掩藏山半腹,虽有绝顶谁能登上最高峰。我来此地正逢下秋雨,天气阴晦潮湿没有一丝清清风。我默默祷告上天好像有感应,霎时间风吹云散众峰现真形,仰视高峰突兀挺拔好像撑天穹。紫盖山绵延不断勾连天柱峰,石廪山逶迤起伏簇拥祝融峰。如此森然景象令我心惊魄动下马拜,沿着松柏小路径直走向神灵宫。神宫门前粉墙红柱光彩动.墙画上全是神鬼故事颜色有青也有红。登阶入堂躬身致敬献酒肉,想以这微薄祭品表达内心一片情。管庙老人仿佛晓得神灵意,凝神窥察不停致敬和鞠躬。拿出占卜器具教我投掷法,说我所占大吉大利其他无人可相同。我被流放荒蛮之地侥幸没有死,能够衣食温饱甘愿如此过一生。王侯将相之愿早绝断,即使神灵赐福也是万万难成功。夜晚投宿住在庙中高阁上,眼望星月掩映云气雾蒙蒙。猿猴叫钟声响全然不知到天亮,旭日的清光已经出现在东方。
【注释】
[谒]朝拜。 
【评析】
本诗作于贞元二十一年(805)秋天。诗人于贞元十九年末因上疏得罪权贵被贬谪到阳山,贞元二十一年德宗死顺宗继位后大赦,诗人和张署等到郴州待命,八月顺宗被迫退位,宪宗继位再次大赦,韩愈本来应当回长安,但却被安排到江陵去做法曹参军。从郴州去江陵赴任途中,韩愈拜谒衡山神庙,写下这首名诗。通过对衡山雄伟气象的精彩描绘,由衷赞美了祖国名山胜境的优美景色,同时也委婉地宣泄出内心的怨愤与牢骚。
诗分四层。开头四句为第一层,概括南岳衡山的崇高地位,在五岳中分镇南方群山。从“喷云泄雾藏半腹”到“松柏一径趋灵宫”十二句是第二层,正面描写衡山的雄伟气势和阴晴变化的动态形象,先写雾浓霭重的阴晦天气,是在半山途中所见之景,为下文造成曲折之势。然后绘写诗人祷念、神灵感应、展现神奇景观,“须臾静扫众峰出”是这段文字之诗眼,可仔细体会想象,这是诗人登上一个制高点之后所见到的景色,因为高,云雾都到脚下去了,“须臾”之间彷佛是风扫开云雾而看见众山峰纷纷露出真面目,别具匠心。接着写南岳四大山峰的形态,笔力雄健。汪佑《南山经草堂诗话》说:“是登绝顶写实景,妙用‘众峰出’领起,盖上联虚,此联实,虚实相生;下接‘森然魄动’句,复虚写四峰之高峻,的是古诗神境。”“粉墙丹柱动光彩”到“神纵欲福难为功”十二句为第三层,写进庙后见到的景象和自己的行为,借机发泄无辜被贬而又不能回归朝廷的牢骚。按照顺序依次写来,进庙首先看到的是粉墙上的壁画,都是神仙鬼怪之类。接着写自己登上台阶敬献祭品的虔诚。接着是看庙老人引导自己进行最简单的占卜,得到大吉大利的卦象后自己的心情和看法,表达自己的满腔愤激和不满。韩愈在郴州接到江陵之任就牢骚满腹,到现在好像减弱一些,但依然很强烈。这是本诗思想表达的精华所在。“夜投佛寺上高阁”最后四句写自己住宿的地点以及睡眠很深很好的情景,以平和静谧的心情和语调终篇。
应当指出,韩愈这天夜晚睡眠非常好应该是真实的,不是故作旷达。这应当从三个方面来考虑:一是韩愈身体较胖,体力不好,路途奔波再加上登山,一定折腾得非常疲乏,容易睡眠好;二是他虽然有牢骚,但随着时间的冲刷已逐渐淡漠,接受这种现实,故心情的郁闷程度减低,容易入睡;三是白天占卜得个好签,大吉大利,心情也会愉快轻松一些。其实无论信不信,得到好签和得到坏签心情就是不一样,这才是最普遍的人性。三种因素综合在一起,身体的疲乏和心灵的放松,使他此夜大睡,连猿猴啼叫和寺院晨钟这样大的声音都没有惊醒,待醒来太阳已经出山,何其惬意。
本诗在艺术上有一特点也需指出,即所有偶句押韵的地方都是三平调,读起来十分顺畅,音调和谐明亮。律诗绝对不能出现三平调,而古诗则经常以此为常调,但全诗偶句之韵脚全部都是三平调者尚不多见。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