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双调·清江引】惜别
贯云石
若还与他相见时,道个真传示①:不是不修书,不是无才思,绕清江②买不得天样纸③!
【注释】
①传示:传达口信。
②清江:可泛指清澈之江水。具体称清江的有二,一在湖北,二在江西。 ③天样纸:像天那样大的纸张。
【译文】
如果你能够和他相见时,请给我传个真实的口信:不是我不写信,也不是我没有才思,是因为我跑遍清江也买不到天那样大的纸。
【评析】
这首小令幽默风趣而又具有极度夸张的修辞手段,但因为有个中间人,需要分析才能领悟到底是怎么回事。“若还与他相见时,道个真传示”两句劈头盖脸而来,有点突兀,不知什么意思。看完后面的话才能够明白。原来是抒情主人公在和一个要出门的人说话。这里的“他”则肯定是抒情主人公的情侣,没有疑问,必定是这种关系。“若”表明是否能够见到还不好说,但如果见到他,就给我捎个最明确的口信,告诉他,“不是不修书,不是无才思,绕清江买不得天样纸”,后边三句连贯而下,不可分开。先说我不是不写信,这是一个否定,其中包含着“我不是不想你”的意思,再说我也不是没有才思,又是一个否定,包含着“我很富有写信的才华和情思”。这两个否定句如同是盘马弯弓,引而不发,为后面的强烈抒情蓄势待发。最后一句说明原委:那是因为我绕着清江,跑遍了所有地方也买不到像天那样大的纸张啊!言外之意是:我对你的情对你的爱对你的思念实在太深刻了,我要说的话实在太多了。只有天那样大的纸张才能够写得下啊!
“清江”可能是指江西那段水域,即流经新干、清江那段赣江。贯云石的父亲贯只哥在延祐二年(1315)自湖广调任江西行省平章政事,贯云石本人在延祐元年辞职后也到过这一带。据此推测,这个抒情主人公可能就是贯云石自己。本篇最大的艺术特点就是惊人的想象和夸张,最后一句给人的印象极其强烈,具有很强的震撼力。
125【双调·清江引】
贯云石
倚帏屏①静中心自省②,万事皆前定③。穷通④各有时,聚散⑤非骄吝。立忠诚⑥步步前程稳。
【注释】
①帏屏:帷帐和屏风,指住宅最内部。 ②自省:自己深思反省。
③万事皆前定:这是一种宿命论观点,但有部分合理性。与天命观是一样的。要有积极的人生态度,人为努力是前提。
④穷通:指人生际遇,一般都指仕途。 ⑤聚散:这里侧重指物质财富。 ⑥立忠诚:确立忠诚的人生道路,是人生之立足点。
【译文】
自己倚靠在屏风上静静思考反省,其实人间的万事都是事先已经有了一定。人的仕途官运是顺畅还是堵塞各有时运,钱财贫富也有定数而不是由骄奢和吝啬决定。所以人必须确立忠诚的道路才会一步步走向成功。
【评析】
这是一首劝人安身立命而守本分的作品,其思想内容有很普遍的意义。“倚帏屏静中心自省,万事皆前定”,这种天命观并不新鲜,但我们不应该完全摒弃而不加分析。其实我们仔细分析一下明代文人宗臣《报刘一丈书》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便会理解这种思想的根源以及其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思想意义。元代社会政治始终也没有很清明,所谓清明和不清明区别的标准无非是能否给社会各阶层成员在各自领域提供一个比较公平竞争的平台。社会公平正义的情况如何。在少数权贵把持社会各种资源,然后通过权钱交易进行资源分配的时候,一切公平正义都没有了。有时候甚至公开卖官鬻爵,而一些无耻之徒则不择手段,走黄门的,走红门的,走黑门的,就是不走正门。这时候,正门也不开。因此要求人们要听天由命而不要如此低眉顺目到处钻营。如同宗臣在《报刘一丈书》所表的态,即“每大言曰:‘人生有命,吾惟守分而已’”。实际是对于不正常社会,不正常的官场秩序的抗议,是一种伟岸的精神。这样理解就明白作者的意思了。“穷通各有时,聚散非骄吝”,是从官运和财运两个方面来说的,准确理解也是很有道理的。很多时候,在官场上会出现偶然的现象,甚至包括帝位也有偶然性。许多人明争暗斗,费尽心机最后都成泡影。如唐肃宗连做梦都没有想过自己当皇帝,但是阴差阳错就是他。其他参与竞争的人都碰得头破血流,太子李瑛则当了十几年的太子却被诬陷杀死,这便是命。“立忠诚步步前程稳”,最后一句话是中心,教导人首先“立忠诚”,即建立忠诚的做人准则,在社会上建立忠诚的信用度,然后再一步步前行,那么前途就是稳便的,就会立于不倒之地。这其实是很重要的人生智慧。其实做人首先是不倒,然后才是一步步前进。如同将军作战首先是不败,然后才是一步步求胜。所以,虽然好像很迂腐,但确实是人生大智慧大道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