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唐诗三百首译注评之93、94

(2016-07-17 17:48:38)
标签:

杂谈

93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岑参

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羽书昨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军屯在轮台北。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剑河风急云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译文】

轮台城头夜里吹起号角,轮台城北旄头星忽然坠落。紧急军书昨夜从渠黎送来,报告说单于的大军已到金山西面扎寨。在戍楼上驰目西望烟尘滚滚一片昏黑,唐朝大军严阵以待驻扎在轮台城北。大将军手持旄节率兵西征,天一放亮就吹起号角催军起行。战鼓四面响起,声威阵阵如同雪海波翻浪涌;三军将士呐喊助威,就连阴山也为之震动。敌人众多如乌云,杀气腾腾气势逼人。战场上白骨累累,无人掩埋而缠绕着草根。剑河上风急云阔遮天日,沙口的岩石寒冷冻脱马蹄。封将军位高亚相忠于职守勤王政,决心报效君王平息边境胜顽敌。自古以来名垂青史的英雄多又多,而今你的功劳早已胜过古人更将光照史册。

【注释】

[封大夫]封常清,时摄御史大夫兼北庭、安西节度使。    [角]号角,为古代军中传达命令之乐器。    [旄头]即昴星。古人认为它主胡人兴衰。旄头落.为敌人失败之兆。    [羽书]即羽檄,类似后代之鸡毛信,军用紧急文书。    [渠黎]地名,在今轮台县东南。  [单于]匈奴的君长,此借指播仙族军队。    [金山]即阿尔泰山。    [戍楼]军队驻防的城楼。    [汉军]借指唐兵。    [旄]旄节,古代君王赐给大臣用以标明身分的凭证。    [雪海]位于今新疆以北,俄罗斯伊塞克湖以东带。    [阴山]在今内蒙古中西部。    [兵气]军队的杀气以及斗志。    [剑河]在今新疆境内。    [沙口]地名,位置不详。    [亚相]指御史大夫封常清。在汉代,御史大夫仅次于宰相,故称亚相。    [勤王]勤于王事,即为国效力。    [青史]史书。

【评析】

本诗和《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西征》写于同一时期,都是送别封常清西征之作。前诗未写战斗,只是通过将士冒雪夜行军的气势烘托必胜之势,本诗则直接描写战斗场面和胜利结局,歌颂将军的伟大功绩。

开头六句描述战前两军对峙,一触即发的紧张状态,渲染了全军将士即刻出师西征的紧张氛围。轮台城头,夜角声声,是以动衬静,表明我军戒备森严,进入临战状态;轮台城北,昴星陨落,则是敌人覆灭的预兆,暗示侵扰者必败。“羽书”二句进一步渲染紧急的事态,正面点出敌人越境掳掠。“烟尘黑”揭示敌人席卷而来,远远望去,烟尘滚滚,遮天蔽日。唐军针锋相对,已经驻扎在轮台以北,作好迎战的准备。“上将拥旄西出征”四句正面描写战争的激烈壮观与我军气吞山河的斗志。四面鼓声齐鸣,如波涛汹涌,三军将士呐喊,震荡阴山动摇,如此声威如此气魄,什么敌人还不望风披靡?“虏塞兵气连云屯”四句进一步渲染敌人兵多势众,战斗残酷激烈,环境艰苦卓绝,伤亡惨重的情景。这些都是想象之词,以虚写实。结尾四句紧扣诗题,赞颂封常清精忠报国、誓静边尘、勤于职守、劳苦功高。最后两句大有“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气概,在歌颂封常清的同时,也歌颂了唐军的赫赫声威。

还应当指出,从诗题和诗歌内容两方面看,本诗也是战争未进行前相送时所写,与《走马川行》的写作背景基本一致,但两诗在写作上各有侧重和重点,故没有重复之感。《走马川行》重在环境渲染,而本诗则注重军威的烘托;《走马川行》重在揭示夜行军之威,本诗则极力突出两军对垒之盛。但两诗都具有浓郁的边塞气息和充满浪漫主义色彩,情调激越,风格豪放,都富有撼人心魄的艺术感染力。

9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著。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译文】

卷地而来的北风真是强硬,居然能把坚挺的白草刮折,北方的天气真是奇怪,八月里居然就飘起了大雪。忽然间好像是一夜春风吹来,千树万树的梨花都被吹开,漫山遍野一片洁白。潮湿的冷气散入珠帘,湿润了帐篷帷幔,使狐狸皮的大衣都不保暖,而那锦绣的棉被也轻薄而不耐严寒。将军们的弓弦冻得难以拉开,铠甲冰凉难以披挂上肩。广袤的大沙漠到处是冰川,阴云密布凝重令人心寒。中军大帐中设置饯别的酒宴,军乐队演奏的乐曲悲壮而缠绵。黄昏时又飘起了雪花,辕门处的一面红旗特别显眼,又湿又冻而非常僵硬,不能呼呼拉拉随风招展。在轮台的东门我送你归去,当时大雪已经覆盖全山。山路曲折起伏,你的身影忽隐忽现。最后终于消失在山岭的那一边,只有一行清晰的马蹄印留在地面。

【注释】

       [判官]官职名,佐助节度使处理公文及日常政务。    [白草]西北地区生长的一种草,秋天变白,冬枯不萎,性极坚韧。    [胡天]泛指北方的天气。    [罗幕]用丝绸制的幕帐。    [狐裘]狐狸皮制的大衣。    [锦衾]锦缎被。    [角弓]用兽角装饰的弓。    [都护]官职名称。    [瀚海]大沙漠。    [阑干]纵横。    [中军]古时军队分左、中、右三军,主帅在中军。此处指中军大营。    [羌笛]古代西北地区羌族的乐器。    [辕门]军营之门。春秋时战争形式是车战,扎营时将两辆战车的车辕竖起为门,称辕门,后世遂沿用之。    [掣]牵引、扯动。  [轮台]在今新疆境内,唐代隶属北庭都护府。

【评析】

       本诗如题所示,是白雪歌,也是送别诗,歌咏西北边疆的雪景和抒写别情构成本诗的两项内容。全诗共十八句,前八句写白雪,后八句表送别,中间两句为过渡,承上启下,归到哪部分都可,一般惯例将其归到前边,这样,前半首便是十句。开头两句描写边塞环境气候的恶劣。北风烟雪,极其艰苦。“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两句如神来之笔,异想天开的精彩比喻给人以惊奇,将北风比喻为春风,将满树雪花想象成梨花,意境壮美,成为全诗的基调。接下六句用夸张笔法渲染天气的奇寒。“瀚海”两句承前启后,由景物描写过渡到抒情。“愁云”有双重意蕴,一是表现阴云密布的恶劣天气,一是因友人即将踏上遥远征程的担忧。后八句写送别。先写饯别宴会,写出了军营送别的特点。“风掣红旗冻不翻”准确描绘出边塞地区温差大的气候特色,而且在漫天皆白中,一面红旗的颜色也很跳跃活泼。最后两句写尽送别时的依依惜别的深情,可以体到会诗人伫立军营门前,遥望友人的身影在山路上忽隐忽现而最后终于消失的情景,仿佛一个空镜头,以景结情,与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两句异曲同工。

       岑参边塞诗最突出的艺术成就是对边塞风光的描写,本诗中的卷地北风,“红旗冻不翻”的奇景,尤其是“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景致,都很生动精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