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元曲三百首译注评之57

(2016-05-28 14:56:06)
标签:

杂谈

 

姚燧

       姚燧(1238—1313)字端甫,号牧庵。原籍营州柳城(今辽宁朝阳)人,迁居河南洛阳。少孤,为伯父姚枢所抚养。大德五年,出任为江东廉访使,后历官翰林学士承职,集贤大学士等职。能诗文,与虞集并称。散曲婉丽,语言流畅清新,与卢挚并称“姚卢”。散曲现存小令二十九首,套数一套。

 

57【中吕·满庭芳】

姚燧

天风海涛,昔人曾此,酒圣诗豪。我到此闲登眺①,日远天高②。山接水茫茫渺渺,水连天隐隐迢迢。供吟啸,功名事了③,不待老僧招④。

【注释】

①登眺:登高远眺。 ②日远天高:天空空旷高远而太阳很远。 ③功名事了:指官府的工作完成。 ④不待老僧招:不等老僧人召唤就归隐山林。

【译文】

       天风高高,海浪滔滔,从前的人到达此处,不是狂饮的酒圣就是吟咏华章的诗豪。我今天是闲暇到此登临远眺,见到的情景是日远天高。山接着水是茫茫渺渺,水连着天是隐隐迢迢。真的可以令人吟咏长啸,等待我把眼前这些职事都忙完,马上就归隐山林而不用老和尚相招。

【评析】

       姚燧的[满庭芳]是二首,这里选的是第一首。据曲中景象以及第二首中“帆收钓浦,烟笼平沙,水满平湖”的话,可知其描写的是江南风景。在元成宗大德五年(1301),姚燧出为江东廉访使,时已年逾花甲,先后在江南各地为官六七年时间,这首小令当写于这期间,是其晚年作品。

“天风海涛”,开篇四字大气磅礴,犹如奇峰突起,境界开阔而令人心情激荡。因此接着说“昔人曾此,酒圣诗豪”,从前的人如果到这里的话,一定是开怀畅饮和借酒高歌的,为自己后面的抒情做个反衬。“我到此闲登眺”,“闲”字是关键词,也是曲眼,自己心情闲适,可能身体也闲适,应该是休息时期,故身心俱闲,这对于人生是非常难得的。登高眺望的感觉是“日远天高”,一般都解释为距离京师距离皇帝太远,因此有被疏远而不受重用的感受,这样理解稍微有点过。其实,即使有那种感想也是很微少的,主要还是修饰“闲”,距离京师远皇帝远是非就少,自然就“闲”,这种感觉才是主导的。“山接水茫茫渺渺,水连天隐隐迢迢”两句对仗好,叠字运用好,读起来琅琅上口,音韵和谐流畅,真美。山色、水色、天色三位一体,组合成一幅极其美妙的画面,赏心悦目,令人宠辱皆忘。“供吟啸”是说这种美景是可以供人吟咏长啸,尽情抒发怀抱的。回应前面的“酒圣诗豪”,也引起后面的感情抒发,等“功名事了,不待老僧招”自己把目前的工作都完成,立即就到这山清水秀的地方去,根本不用任何人动员和招呼。全篇写登临远眺时的喜悦心情和意欲归隐的情趣。

全篇意境阔大豪迈,但作者的情感是闲适宁静,很别致。其中两个词语值得再强调一下,即“昔人曾此,酒圣诗豪”和“供吟啸”,都说这里的景致很容易引起人的激情而引吭高歌,而自己却想要归隐田园,完全是主体心境的区别。闲适人见什么都首先想闲适,忧愁人见什么都忧愁,感伤人见什么都感伤,这便是抒情主体对于作品内容的决定性作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