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姚燧
57【中吕·满庭芳】
姚燧
天风海涛,昔人曾此,酒圣诗豪。我到此闲登眺①,日远天高②。山接水茫茫渺渺,水连天隐隐迢迢。供吟啸,功名事了③,不待老僧招④。
【注释】
①登眺:登高远眺。 ②日远天高:天空空旷高远而太阳很远。 ③功名事了:指官府的工作完成。 ④不待老僧招:不等老僧人召唤就归隐山林。
【译文】
【评析】
“天风海涛”,开篇四字大气磅礴,犹如奇峰突起,境界开阔而令人心情激荡。因此接着说“昔人曾此,酒圣诗豪”,从前的人如果到这里的话,一定是开怀畅饮和借酒高歌的,为自己后面的抒情做个反衬。“我到此闲登眺”,“闲”字是关键词,也是曲眼,自己心情闲适,可能身体也闲适,应该是休息时期,故身心俱闲,这对于人生是非常难得的。登高眺望的感觉是“日远天高”,一般都解释为距离京师距离皇帝太远,因此有被疏远而不受重用的感受,这样理解稍微有点过。其实,即使有那种感想也是很微少的,主要还是修饰“闲”,距离京师远皇帝远是非就少,自然就“闲”,这种感觉才是主导的。“山接水茫茫渺渺,水连天隐隐迢迢”两句对仗好,叠字运用好,读起来琅琅上口,音韵和谐流畅,真美。山色、水色、天色三位一体,组合成一幅极其美妙的画面,赏心悦目,令人宠辱皆忘。“供吟啸”是说这种美景是可以供人吟咏长啸,尽情抒发怀抱的。回应前面的“酒圣诗豪”,也引起后面的感情抒发,等“功名事了,不待老僧招”自己把目前的工作都完成,立即就到这山清水秀的地方去,根本不用任何人动员和招呼。全篇写登临远眺时的喜悦心情和意欲归隐的情趣。
全篇意境阔大豪迈,但作者的情感是闲适宁静,很别致。其中两个词语值得再强调一下,即“昔人曾此,酒圣诗豪”和“供吟啸”,都说这里的景致很容易引起人的激情而引吭高歌,而自己却想要归隐田园,完全是主体心境的区别。闲适人见什么都首先想闲适,忧愁人见什么都忧愁,感伤人见什么都感伤,这便是抒情主体对于作品内容的决定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