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唐诗三百首译注评之17

(2016-05-19 21:08:31)
标签:

杂谈

17夏日南亭怀辛大

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终宵劳梦想。

【译文】

西山的日光忽忽向山下落去,东边池塘上的月光渐渐明亮。我披散开头发乘着晚凉,推开窗户立刻感觉心胸十分宽敞。徐徐清风吹来荷花的香气,竹子上的露水滴落发出清脆的声响。真想拿出琴来演奏一曲,遗憾没有知音点评鉴赏。想到这里我非常怀念你啊,整个夜晚我都在把你梦想。

【注释】

[散发]打开头发,休闲时的行为。古代男子平日束发于顶.上面加冠。去冠散发是一种不拘礼仪的行为。    [开轩]开窗。    [闲敞]闲静敞亮。    [知音]通晓音律,也知知心。

【评析】

本诗是诗人在夏日傍晚乘凉时偶然触发的一种灵感的表现,并没有什么大的主题,也没有什么重要的思想,而是一种偶然的快感和对友人的思念。皮日休说孟浩然“遇景入咏,不拘奇抉异”,确实说到关键处。

开头两句“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以景语起,但仔细品味,语中有细微的感情。太阳的余晖在山上离去时很有韵味,从山下往山上退去,开始还稍慢,一点点往上退,越来越快,到山顶时很快就没有了,“忽”字用得很准确传神。而月光初现时上升也很慢,因为人的共同感受是希望快,因此感觉很慢,用一“渐”表现出这种感受。这一快一慢准确表现了诗人兴趣的浓厚与感受的细腻,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闲情逸致,巧妙烘托出环境的优美。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描写诗人的悠闲自得与身心两方面的惬意。“散发”往往是冲凉后没有再束发,然后尽开亭窗,散发而卧。“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轻描淡写味觉和听觉,清风徐来,荷动香飘,馨气萦室;竹叶青青,露珠晶莹,滴入池中,叮叮作响。两句极写环境之寂静清幽,尤其是后一句,是典型的以动显静手法。此情此景乃是人生之最大自在,最幸福最惬意之时。陶渊明在《与子俨等疏》中说:“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不过就是这种境界。正是在这种情境下,诗人有了弹琴的兴致,这是感情上的一扬,但忽然感觉无人欣赏,于是思念起知音的朋友辛大。对牛弹琴都无意义,无人弹琴也只能更加孤独寂寞。全诗在淡淡的思友情怀中淡淡终篇,余韵悠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