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为何不看好“科大讯飞”的股价(2)

(2013-08-10 15:08:18)
标签:

股票

     笔者于半年前写了一篇文章叫《我为何不看好“科大讯飞”的股价》,引起了市场和投资者的关注。当时的观点是,语音识别的技术门槛不高,“讯飞语点”和“灵犀”产品只是个插件而没有提供内容和服务,“科大讯飞”不具备做开放平台的基础,不具备互联网公司的基本特征,公司财务状况不佳。时隔半年,结合公司的半年报和经营策略的进展,笔者依然坚持原来的判断,并且由于强有力的微信5.0产品以及“云知声”竞争对手的出现,一些基本逻辑得到了市场的证明和强化。

 

         首先,语音识别的技术门槛并非很高。依靠“隐马尔可夫模型”和语言模型,基本上可以解决中文85%以上的识别率。虽然要将识别率从85%提升至90%以上的难度成指数级增加,但是这10年来的学术研究已经证明了,依靠大规模的语料做训练样本,用深度神经网络等人工智能方法,将识别率提高到90%并非难事。如今“云知声”等国内同质竞争对手的崛起,及互联网巨头腾讯在微信5.0中插入的自主研发语音插件功能,都证明了笔者之前的判断。

                  http://s6/mw690/67bf1bb0tx6BKcL29Vj65&690                                           http://s5/mw690/67bf1bb0tx6BKcLPckQ14&690

      第二,从公司的经营策略上来看,管理层依然满足于作为一个技术提供商的角色,近期不会用互联网行业的决策思路,推出加强用户粘性,搭建移动互联网产品平台的产品和服务。从目前“灵犀”的功能来看,包含地图导航、酒店搜索、天气预报、机票订阅等服务,但是这些服务只在不便用手的用户群体中受到欢迎,例如开车司机。在公众场合,很难想象一个人对着手机说话来输入需求。“科大讯飞”依然没有找到一个解决用户“痛点”需求的杀手级产品,借此留住用户的时间,加大用户粘性,将“语音输入”这个可有可无的“弱需求”变成用户缺了它就不行的“强需求”。

                                                                               http://s7/mw690/67bf1bb0tx6BKcQJxqe36&690

 

      我们在系列文章《到底什么是互联网基因?》中提到了“产品战略”,认为依靠单一技术建立的壁垒会一触即破,只有不断加强提供内容和服务的产品需求,建立平台和用户级别的护城河,公司才可能立于不败之地。目前“灵犀”严重依赖中国移动进行内容生产和服务提供,将吸引用户和建立平台的期望寄托在了运营商的互联网转型道路之上。长期来讲,采用这样的策略,难以建立完善的商业模式,“灵犀”也仅仅会是众多互联网重量级产品的一个前端插件而已。

   

      第三,“科大讯飞”并不具备互联网基因的判断得到证实。首先,从2013年中报中看出来,传统重资产的“信息工程与运维服务”和“语音数码产品”的营收依然占据了总营收61%左右。这说明公司依然难以下定决心提升互联网业务在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其次,“讯飞语点”和“灵犀”的版本改进迟缓,功能更新无太大亮点,于用户看来就如同小修小补一样。最后,在面对咄咄逼人的竞争对手时,公司尚未拿出应对的策略发展产品,或者鼓励内部的奇思妙想,去尝试开发留住用户的新产品。在面对激烈的互联网行业竞争、敏锐挖掘用户的需求方面,落后于市场。

 

         第四,笔者在《到底什么是互联网基因?》系列文章中认为,中国移动已经在飞信这款产品上的失利,证明了它不具备互联网运营的丰富经验。“科大讯飞”和“中国移动”的结合,双方都可以找到自己的短期利益之处。但是,笔者倾向于认为无法产生协同效应,没有哪一方能在可预见的未来成长为(移动)互联网行业中不可忽视的巨头。

 

                                   http://s2/mw690/67bf1bb0tx6BKcUDS3n71&690

 

      第五,根据2013年中报,本期增加0.717亿元的开发阶段资本化支出,在将一部分作为无形资产后,依然有0.683亿元的开支处理成了“非流动资产”。当期收到0.591亿元的政府补助,将其中的0.446亿元计入当期的“非经常性损益”中。那么,这半年的0.528亿元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中,很难想象还能剩下多少是公司经营产品中获得的。

 

    目前按照53.68元的股价计算,其市盈率已经超过100倍有余。也许有人要反驳笔者说,海外上市的互联网公司,在初期都是不盈利的,市盈率也有高过100倍的。那么,笔者的意见是市场给予“亚马逊”那么高的估值,是因为它的电子商务平台已经有了海量用户和足够大的平台,将来实现盈利是很容易的事情。然后,“科大讯飞”在没有产品预期和足够忠实用户的情况下,估值也给予这么高,显然是非正常的。

   

     半年前的那篇报告公开后,由于创业板的大涨和市场对科技股的追捧,使得“科大讯飞”的股价几近翻倍。在公司基本面并没有明显变化的情况下,市场交易性的机会造成这种股价翻倍的情况,并不在笔者的预期之内。从最近的互联网行业发展动态来讲,当初的逻辑并没有偏差之处,并且还得到了验证和强化。建议投资者在本文观点的基础上,独立思考,做出自己的投资决策。

 

     注:不经过本人同意,不得摘抄和转载本篇文章。

 

相关文章:

 

到底什么是互联网基因?(2)

http://xueqiu.com/8371452637/24765335

 

到底什么是互联网基因?

http://xueqiu.com/8371452637/24587865

 

我为何不看好“科大讯飞”的股价

http://xueqiu.com/8371452637/2297906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